APP下载

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物流发展研究综述

2015-08-20姚冠新钱以临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城乡统筹综述

姚冠新+钱以临

摘要:农村物流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城乡物流的二元格局及其成因已基本达成共识,对将城乡统筹引入农村物流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但在将城乡统筹引入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中,虽然对策数量较多,但缺乏体系,并且多从城乡统筹的内容或农村物流发展的需求单向出发,未将两者有机结合,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行更为微观、差异化、实证性的研究。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物流;二元格局;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001-04

收稿日期:2014-08-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34024,7147321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EYA00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4ZDIXM019)。

作者简介:姚冠新(1961—),男,江苏启东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E-mail:bestelyn@163.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支撑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前的“城乡互动发展、工业化加速”阶段;三是党的“十六大”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随着城乡关系的不断变化,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涉及我国社会经济根基的重大问题随之加剧,而农村物流作为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在对国内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物流的发展规律,为以城乡统筹思想推进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这无疑也会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产生重大意义。

1 城乡物流关系研究

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明确两者关系与差距可以为发展农村物流指明方向。目前,我国农村物流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远落后于城市物流的发展。

1.1 基于概念界定的基础性研究

关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是指以城市为服务对象,围绕城市需求所发生的物流活动,满足城市经济、政治、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发展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与农村物流相比较,城市物流具有集中性、常年性、同质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1]。城市物流有狭义和广义2种理解。狭义理解是指城市物流仅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范畴的物流,而城市的输入和输出物流则是发生在农村或区域之间的物流;广义理解是囊括城市内部的物流活动和以城市为主体对象的城市外部物流活动,如城市生产资料及日用品运向农村的物流活动等。

关于农村物流的概念,理论界还未达成统一,虽然学者们分别从与城市物流关系、新农村建设、农村物流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但结论大同小异。笔者经汇总整理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在农村范围内,服务于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运动过程,它涉及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日用消费品物流和再生资源物流,具有较强的生产工业性和流通地域性,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2-6]。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存在,但其实并不能将城乡物流完全明确区分开来。农产品物流从农村延伸到城市,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物流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物流,而农村回收物流则在城乡物流间相互延伸[7]。

1.2 基于差距的比较性研究

较于城市物流,农村物流的落后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及原因有:(1)从载体及配套支撑体系角度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网络发展虽快但铁路设施常年超负荷运行,公路运力远远不足[8];农村物流技术、信息建设滞后,市场不完善,全国性农村物流平台未成形。洪涛认为,小生产走向大市场难、生产主体发育难、农产品进入超市难、农产品物流及冷链体系打造难、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难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9]。究其原因,洪银兴认为,地方政府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经济职能的能力,由此形成的物流体系不可避免带有不同程度的城乡、地区分割特征,这也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衍生效应[10];黄祖辉等认为,这种不均衡是由国家在社会物流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造成的,城市政府本位主义加上市场与政府失灵并存,生产地与消费地明确分隔,造成物流体系受干扰、交易费用高,农产品物流对产销地之间的通道畅达依赖较为严重,造成市场存在难以有效解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11]。(2)从农村物流主体角度看,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下;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物流龙头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主体规模小,农户自行购买所需生产、生活资料,农产品自行销售,并独自承担相应物流活动。刘宝认为,由于小农经济体制阻碍了有效农村物流经营主体的产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市场与小生产、小经营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12]。(3)从农村物流特殊性角度看,农村物流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难度较大、差异性显著[13]。物流企业“挑肥拣瘦”,较于城市,农村物流市场成本高、利润低,易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风险高。

2 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关系研究

城乡统筹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历史经验,为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农村物流开展研究必将实现发展思路上的根本转变。

2.1 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

城乡关系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摩尔在《乌托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理想城乡方案。随后,经过“城乡对立”(马克思)、“城乡融合”(恩格斯)、“田园城市”(霍沃德)及以“经济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为核心的二元结构理论不断发展逐步成熟。我国学者在介绍和解读西方理论,尤其是二元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现状,提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概念,进而丰富和发展西方二元结构理论,并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现状、成因及解构路径进行了多角度的对策性研究,主要成果有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论、城乡双重二元结构论及城乡三元结构论[14-16]。

2.2 将城乡统筹引入农村物流的积极作用

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学者们意识到打破城乡物流二元格局的必要性,要实现我国旧的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转变,建立城乡流通产业一体化格局是必然要求[17],既可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JP2]建设和谐社会、“扩内需、保增长”及发挥商业先导性作用,又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8],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转型与改革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在目标[19]。王忠伟等从可行性角度入手,探讨了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流程,给出了规划与实施的组合矩阵,探讨了其战略路径,提出了几条典型的战略实施路径并分析了各个路径的特点、实施条件,指出了选择路径的战略约束变量[20]。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两者相互促进。城乡物流体系分割导致农村物流成本过高、农民增收不快、消费市场混乱,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农村物流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1]。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22],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物流尤为显著[23]。

3 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城乡物流发展中,更应该注重农业和农村物流的发展[24]。如何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来发展农村物流,学者们主要从2个方向进行研究:一是从农村物流的缺陷及发展需求出发,探寻运用城乡统筹来实现其发展的可行性;二是从农村物流的内容、措施等出发,来实现城乡双向物流的一体化。

3.1 农村物流视角下的城乡双向物流一体化研究

程同顺认为,从微观层面,转型期农村物流体系形成的障碍根源在于流通主体缺失[25]。大型物流企业作为建立城乡物流体系最重要载体,承担着消费品从城市向农村流通及农产品从农村向城市流通的双重任务,通过“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流通企业+农户”等多种对接模式,建立城乡双向物流路径的主体包括企业、组织和农户。要想建立农村物流组织,除政府为专业化农村合作组织提供条件外,还可通过“农超对接”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建立农村物流组织载体。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分析显示,相较于“专业市场+农户”“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型组织形式更能带动农户收入持续增长[25]。而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组织形式的合作博弈表明,企业、农业中介组织、农户在“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中收益比“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组织形式高[26],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为最优[27]。

城乡物流功能的一体化主要包括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城乡库存一体化、城乡仓储一体化、城乡废弃品回收逆向物流一体化等,目的在于形成有效联结城市与农村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而实现城乡空间形态上的一体化[28]。农村物流需从基础设施一体化入手。骆永民认为,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主要是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效率及维护力度的城乡差距造成的,在交通基础设施均等化上首要目标是实现村庄公路通达率为100%[29],其次是通信网络覆盖。在大部分已修通公路的农区,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难点为物流节点,如配送中心[7]。完善农村流通渠道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30]。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是纽带,需重点依托联盟或供应链核心企业,注重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要素合理流动,加大城乡物流资源整合。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要加强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加快建设多层次城乡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推行连锁经营,利用邮政网点资源,拓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31]。

城乡物流体系配套软件资源建设包括城乡市场体系和城乡服务体系的建立。构建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及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各类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均衡发展,城乡市场相互整合、内外贸易紧密联系、布局合理、法制健全、服务规范、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市场体系[32]。流通加工技术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的内生农业技术进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表明,“东亚奇迹”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为中国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及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对策[33]。构建流通功能联盟,以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强化流通功能,打造高效率服务的城乡流通体系[34],如建立“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聘请专家有效指导市场行为,同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17]。

3.2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双向物流一体化研究

辛章平强调,引发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本质原因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失调问题,而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均衡城乡资源配置而非城市化[35]。通过城乡统筹,均衡城乡资源配置,可以达到平衡城乡物流发展的目的。夏春玉等通过对南京苏果和沈阳蒲公英2家企业的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农村零售网络,并与城市流通系统整合,实现多形式“农商对接”的重要性[36]。关于对接模式的探讨,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如“配送中心-配送站-配送点”的省、区域、乡镇三级城乡配送网络,配送点承担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及采购农产品的功能[37];“市物流基地-县(市)物流中心-乡镇货运站-农村货运网点”的市、县、镇、村一体化的四级物流网络。这些对接可以从商贸、邮政、供销、快递、交通、第三方物流等资源整合层面进入手[31]。针对物流节点设计,洪涛认为,应根据城乡规划进行零售网点建设,在大中城市适度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店,稳步发展适合大众购物的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特别重视在城镇居民区发展社区商业网点和设施,合理布局农村购销网点,注意商业街建设与城市再开发计划保持一致[38]。

推进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建设,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城乡双向物流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以实现城乡商贸经济一体[39]。集体行动逻辑方法对城乡差距进行博弈结果揭示,受数量悖论影响的政府政策偏向是二元体制的根源[40]。政府管理机构纵向化、立体化和双向物流横向化、扁平化矛盾冲突说明,作为讲求系统协同的物流要进一步发展,须改变政府职能权限交叉、重复、遗漏的管理体制,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1]。忻红等认为,政府决策对城乡物流体系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及政府财政支持上[42],应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制定相关财政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村物流投融资和保险体系,积极开发与运用新型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和产品[43],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为基础设施布局、流通渠道、流通主体培育提出应对措施[44]。同时,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城乡一体化物流管理,加强市场监管,破除地方、部门等保护主义,为城乡一体化的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洪涛认为,推进一体化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确定政府与市场在一体化中的定位,政府在一体化进程中起引导作用,市场仍是推进一体化的主导力量,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依靠市场调节的力量,来实现城乡流通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45]。

3.3 区域城乡双向一体化的探索

白晋湘采用“乡村超市+城乡配送中心+城市生鲜便利店”等模式,以实现怀化、吉首、张家界三大中心城市物流为核心的湘西地区城乡物流为一体[46]。洪涛等基于中部崛起,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为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建议,应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47]。刘刚等分析了湖北省三大物流圈的实际状况,分别基于运输方式、信息系统合理化及物流中心合理化提出3种城乡物流的衔接模式[48]。此外,赖媛媛等为青岛市城阳区构建了空港联运、陆路枢纽及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规划[49],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苏北地区等[50-51]农村物流提出了发展对策。

4 评述

纵观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证成果,学者们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物资流通、农业经济、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农村物流现存问题、缺陷几乎都是基于与城市物流比较而来,这种差异形成了城乡物流二元格局。究其原因,学者们普遍认为除农村物流自身特性外,大部分是由城乡二元结构引起,包括自古以来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等。为破解城乡物流二元格局,应从根本上贯彻城乡统筹思想及方法,学者们提出从城乡统筹出发促进农村物流发展,从农村物流发展需求出发实现城乡物流统筹,但在“供求”双方中间并未搭建有效桥梁,未能使供给更直接地实现、需求更有效地被满足。因此,笔者将两方面对策汇总成表,以期更直观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点(表1)。[FL)]

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存在的不足之处:(1)忽视差异性。一是物流类型上,忽视了农村日用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农村逆向物流存在的差异性;二是地区差异上,虽然有不少地区性研究,但个性分析浮于表面,对策基本属于共性建议,而无针对性。(2)重对策轻理论。关于农村物流发展的研究,基本着眼于对策研究,而对于问题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的研究并不多。(3)缺乏标准化分类。不论是从农村物流视角,还是城乡统筹视角,均缺乏标准化的分类方法,由于某些分类难免有交叉,造成文献研究较为混乱。如信息化建设,其部分硬件建设属于基础设施,而技术及信息化平台等又可分属于物流技术或配套体系。(4)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的结合浮于表面。大多数学者都有意识地将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的研究进行结合,或从农村物流的发展需求出发,或从城乡统筹的内容出发,缺乏清晰的有机结合点,并且大多较为笼统。另外,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关于农村物流的研究,大部分是作为城乡流通体系的一部分出现,针对农村物流的研究并不多。(5)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该领域内的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偶有案例研究,定性分析也局限于极少数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上。

因此,笔者认为,今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开展较为着重与深入的研究:城乡统筹与农村物流关系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城乡统筹对农村物流的积极影响,并更多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城乡统筹背景下4类农村物流的差异化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地区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云超. 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王新利. 中国农村物流[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0.

[3]谢水清. 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1-53,57.

[4]李宏宇.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6(2):235-237.

[5]邱丽玲. 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运作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3):110-111.

[6]吴 震,朱亚伟. 论农村物流的中心问题[J]. 中国合作经济,2007(9):54-55.

[7]周建勤,鞠颂东.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初探[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5-28,53.

[8]花永剑,姒建英. 当前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四大问题[J]. 中外物流,2006(6):20-21.

[9]洪 涛. “十二五” 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1-7.

[10]洪银兴. 论我国转型阶段的统一市场建设——兼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J]. 学术月刊,2004(6):83-91.

[11]黄祖辉,刘东英.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12]刘 宝. 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 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13]陈 勇. 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 农业经济问题,2006(4):74-76.

[14]郭书田,刘纯彬. 失衡的中国[J]. 新经济,2010(11):25.

[15]林 刚. 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3(3):40-65.

[16]郭 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4(6):66-68.

[17]洪 涛. 我国城乡流通业协调发展初探[J]. 中国流通经济,2010,24(7):9-13.

[18]朱 智,赵德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 财贸经济,2010(3):130-135.

[19]刘根荣. 转型时期城乡流通一体化问题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1(3):38-44.

[20]王忠伟,章雪岩. 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J]. 商业时代,2010(17):25-26.

[21]李玉明,王 刚. 构建农村物流体系与小城镇建设研究[J]. 理论观察,2013(3):106-107.

[22]邓 满. 浅析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J]. 中国商贸,2010(26):132-133.

[23]彭建良,王伺远. 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研究——以杭州市涉农7县(市、区)为例[J]. 物流技术,2013,32(9):133-135,170.

[24]魏际刚.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经验及启示[J]. 中国流通经济,2006,20(10):15-18.

[25]程同顺. 农民组织与政治发展:再论中国农民的组织化[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3-67.

[26]陈瑞莲.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3-57.

[27]马 强.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对比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6.

[28]王忠伟. 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容体系的战略探讨——以成都市为例[J]. 中国商贸,2009(17):109-110.

[29]骆永民.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3-65.

[30]尹世杰. 关于完善农村流通渠道的几个问题[J]. 中国流通经济,2010,24(6):4-7.

[31]周凌云,周 君,赵 钢. 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布局与对接模式[J]. 江苏商论,2013(7):28-31,46.

[32]钟 铃.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2012(22):31-32.

[33]陈宗胜,黎德福. 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J]. 经济研究,2004(11):16-27.

[34]郝爱民. 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与路径选择——一个制度分析框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34-38.

[35]辛章平. 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J]. 宁夏社会科学,2010(1):47-52.

[36]夏春玉,张 闯,梁守砚. 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 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37]任保平,魏 婕. 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测度及其评价[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9):28-34.

[38]洪 涛. “十二五” 我国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划的理论思考[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5(9):16-21.

[39]宋 宇. 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1(3):32-35.

[40]傅 勇. 城乡差距、数量悖论与政策偏向[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22-27.

[41]宋 则,蔡胜勋. 铲除不合理的体制性成本 建立高效快捷的绿[JP2]色通道[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1-4.

[42]忻 红,李欣钰.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环境分析[J]. 商业时代,2013(13):13-14.

[43]刘 宝. 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财金支持研究[J]. 特区经济,2008(2):273-274.

[44]周凌云,顾为东,周 晶.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J]. 现代管理科学,2012(11):9-11.

[45]洪 涛,郭 庆. 加快我国城乡流通业协调发展[C]//“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2010:1-6.

[46]白晋湘. 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47]洪 涛,白先华. 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C]//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07:1-14.

[48]刘 刚,张旺民,刘红苹. 基于中部崛起的湖北城乡物流衔接模式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2):6-9.

[49]赖媛媛. 城乡物流规划的实例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J]. 中国市场,2009(19):43-44.

[50]魏 婕,任保平. 西部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2011(5):33-38.

[51]聂家林,沈 晶. 苏北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60-62.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城乡统筹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