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23例疗效观察

2015-08-20祝云鹤李仁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3期

祝云鹤 李仁廷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放射性肠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E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例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23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8.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治疗后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对照组治疗后黏液脓血便、腹泻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P<0.05,JD<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较好,经济、安全,患者依从性较好,副作用少,为治疗RE的有效方案之一。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15) 03 - 0040 - 02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和(或)腹膜后原发或继发的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常见肠道并发症,其中以放射性直肠炎最为常见,临床以腹泻、腹痛、便次增多、黏液脓血便多见,虽然目前放疗方案不断改进,但是RE的发病人数却仍随需要放疗人数的增加而增加[1]。2013-2014年,笔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RE 23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23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为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患者,全部符合纳入标准,按先后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后首次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近期(2月内)未曾使用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2组一般情况见表1。癌E1:妇科肿瘤②A2:轻度(3~4次/d)B2:中度(5~8次/d)C2:重度(5~8次/d)⑧A3:腺癌B3:鳞癌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参照《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中RE的诊断标准确诊。纳入标准:①因肿瘤行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中出现黏液或血样便等症状;②预计生存期≥12月;③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或糜烂,肠黏膜分泌物增多或易出血[2];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肠道癌症属转移和复发者;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者;③合并其他肠道疾病者。④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或者拒绝配合治疗者。1.3治疗方法1.3.1实验组①中药保留灌肠灌肠药物组成:苦参50g,地榆50g,槟榔20g,大血藤30g,青黛40g,败酱草20g,附片10g。黏液较多者加秦皮15g,苍术30g;腹痛重者加延胡索15g,白芍15g;便血较多者加茜草15g,三七4g;日l剂,以上药物加清水400 mL后浓煎至200 mL,各取汁100 mL,于温度37℃左右保留灌肠2h,早晚各1次。②穴位帖敷贴(天津市海奥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取气海、关元、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穴位,24h更换1次。1.3.2对照组 给予蒙脱石散(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g,每天3次口服;谷氨酰胺胶囊(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g,每天3次,口服。西药保留灌肠生理盐水100 mL、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 mg,每日2次保留灌肠2h。2组均连续治疗2周。1.4疗效标准痊愈: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恢复正常,大便l~2次/d,停药观察1个月后无复发;显效: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示肠黏膜轻度水肿,大便次数减至2~3次/d;有效: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好转或肠镜下肠黏膜病变好转,大便3—4次/d;无效: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和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无改善[2]。1.5中医症状积分标准观察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主要中医症状。黏液脓血便:无(0分),每日<3次(1分),每日3—6次(2分),每日>6次(3分);腹泻:无(0分),每日1<3次(1分),每口3~6次(2分),每日>6次(3分);腹痛及垦急后重均按每日发作次数计分,无发作(0分),每日发作<3次(1分),每日发作3—6次(2分),每日发作>6次(3分)[3]。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2结果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2。2.3 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3讨论

在腹腔或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是放射性肠炎,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腹腔内放疗总量达3000cGy时即可发生症状,在达5000~ 7000cGy时发病率可高达36%3。放射性肠炎一旦形成,常规两医治疗效果欠佳;严重的放射性肠炎,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结肠造瘘,严重影响肠道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

RE属中医学“腹痛”、“泄泻”等范畴,病属本虚标实[5],为虚实夹杂之证。根据中医理论,放射治疗所引起的剐作用属“火热毒邪”。《金匮要略》曰:“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热毒侵犯,热毒痰湿聚于肠道,而致血败肉腐,病程反复,日久可致气阴两虚,采用先以中药保留灌肠,方中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苦参清热燥湿,共为君药;青黛、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排脓,大血藤消毒败痈,共为臣药;再佐以槟榔消积行气、畅调气机,附片温补脾肾,散寒止痛,以防寒凉太过伤正,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及其生物碱在抗肿瘤、抗菌的同时,亦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地榆[7]、大血藤[8]具有止血、抗炎消肿、抗肿瘤以及抗氧化作用;青黛除抗炎、抗肿瘤外,还能刺激T细胞增殖[9]肿瘤患着素体本虚,更兼放疗“热毒”损伤,日久更易致气血虚损,而上方灌肠侧重攻邪,补益相对不足。所以选用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对人体体表穴位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其中关元穴具有固本培元、补益下焦之功;神阙穴可温补兀阳,健运脾胃;气海温阳益气、扶正故本。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大肠俞为大肠经的背俞穴,具有理气降逆,训理肠胃之功。上巨虚、下巨虚分别为大肠经、小肠经之下合穴,调理胃肠功能常用穴。各穴合用,共达扶正同本、调理胃肠之效。参考文献:[ I ] Zimmerer T, Bocker U ,Wenz F,Pt a J.Medic:alprevcntin and trratmrent

of acute and chronk: radiation induced entPriLis-is thf-re any prnven therapy a short review[J].Z Castroenterol,2008 ,46(5):441-448[2]田振围.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103[3]蒋国梁.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37[4]罗银星,王笑民,富琦.放射性肠炎治疗现状分析[J].北京中医,2007,26(8):544-546.[5]张华,李亚琴.放射性肠炎的病机与治疗探讨[J].陕西中医. 2007,27(1):82-83.[6]许相儒,蒋纪恺.苦参及其生物碱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 (5):314.[7]夏红曼,孙立立,孙敬勇,等.地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一陀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9,(7):68[8]马瑞丽,于小风,徐秀泉,等.大血藤的化学成分及约删作用研究进展[J]. 2012,06-0001 -05.[9]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1174-1177.(收稿日期:2014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