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
2015-08-20谢宏民杨新魁刘水清
谢宏民 杨新魁 刘水清
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中山 528415
胃食管反流病是以烧心、反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对其诊断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1-2],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及内镜下阴性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Q是一种调查问卷,已证实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诊断价值,该研究将2012年8月—2014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erdQ诊断标准进行调查,采用GerdQ和B超等手段,探讨GerdQ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敏感性及研究GERD与FLD两者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围绕前来该院就医的病患展开,在消化科门诊和体检两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选取有过就诊经历的10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标准:GERD组:内镜下证实明确反流性食管炎或具有明显反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患者;对照组:无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但有上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内镜下检查无异常或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男580例(58%),女420 例(42%),年龄 18~60 岁,平均年龄(40.20±9.05)岁,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通过流行病学进行充分调查,从而更好的研究目前人群中GERD和脂肪肝关系的问题。
1.2 方法
1.2.1 关于临床资料数据收集标准 该研究使用目前已得到一致认识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进一步筛选GERD诊断标准,通过这种方法,所有患者先采取禁食、水8 h,然后接受上腹部彩超检查(IE33),同时检测肝功、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等。
1.2.2 关于排除实验对象标准 就诊前4周内曾使用过PPI(质子泵抑制剂)或促动力药、胰腺炎(慢性)、消化道肿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已明确诊断)、严重肾损伤、器官衰竭可并发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不被纳入该研究。
1.2.3 关于诊断标准 目前,针对FLD的诊断,其标准依据中华肝脏病学会有关脂肪性肝病指南及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3]。
(1)GerdQ:其包括4个与反流有明显相关症状的问题,即阳性相关问题(A1/A2=烧心/反流;C1/C2=睡眠障碍/非处方药物);2个反流负相关症状问题,即阴性相关问题(B1/B2=上腹痛/恶心)。问卷根据患者的回忆分析,即既往1周内各阳性、阴性症状发生的频率,其频率分为四个等级,阳性相关的问题不同的程度得分不同,过去1周内症状不曾出现得0分,如果1 d内曾出现得1分,如果2~3 d内曾出现得2分,如果4~7 d内曾出现得3分;而阴性相关问题采取相反的评分依据,最后,将评分总和汇总相加,得出分即为GerdQ评分,所有评分范围为 0~18分,见表1。
表1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内容(评分)
(2)关于脂肪肝诊断:其中B超诊断为重要依据,根据B超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主要有三点:①肝组织实质内高回声(点状)(肝回声的强度>脾回声);②位于肝脏组织的深部回声有一定程度衰减;③肝脏内血管纹路显示不清。以上三项如果具备第一项,然后加其后二项中任何一项可确诊脂肪肝。
1.3 统计方法
采用SAS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
2 结果
2.1 GerdQ诊断GRED的临床特征
首先关于1000例患者通过GerdQ诊断GERD的情况,其中95例(9.5%)根据GerdQ量表诊断GERD(GerdQ的计分值≥12分)。其中女性37例 (39.6%),男性58例(61.4%),两性间阳性率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7,P=0.067>0.05)。
2.2 脂肪肝与GRED两者的关系分析
在诊断GERD患者中,再通过肝脏B超结果诊断脂肪肝,其患病率如下所述,在1000例患者中,通过B超测出380例脂肪肝病人,患病率为38.0%(380/1000)。然后分析FLD与GERD两者相互关系,在脂肪肝患者中,男性GerdQ检查为阳性者为35例,其阳性率为20.4%(35/204);女性GerdQ检查为阳性为26例,阳性率为17.3%(26/176)。对照组(即非脂肪肝者)为620例,其中男性GerdQ检查为阳性为27例,其阳性率6.8%(36/394),女性GerdQ检查阳性为16例,阳性率为7.0%(16/226),这种结果提示:在男性与女性组中,脂肪肝同时合并有GerdQ阳性症状的患病率相较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FLD与GERD症状的关系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消化道疾病中属于常见的疾病,近年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的发病率似呈上升趋势,GerdQ研究协助组[4]研究认为,GerdQ对GERD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GerdQ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症状的诊断方法[5-7]。李颖等[8]研究发现当症状积分临界值取8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52, 敏感度为 72.3%, 特异度为51.2%, 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2.1%,诊断阴性符合率为 42.2%。
该研究通过对1000例受访者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8%,其中脂肪肝组男性和女性的GerdQ阳性率分别为20.7%、17.3%,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脂肪肝是GERD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脂肪肝可能有助于降低GERD发生,最近一些研究[9]表明,LC(食管下段扩约肌)已被证明与GERD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和肥胖也是GERD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发现对GERD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既往认为,肝病可引起GERD,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等严重肝病患者因胃肠激素变化、胃排空迟缓、腹内压增高、内毒素血症激活激肽系统等因素更易患RE,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10-11],但是,因为研究专注于肝硬化,故而样本量较小。而该研究专注于中山北部地区,通过大样本分析,证实了脂肪肝可引起GERD,这对临床上治疗GERD,建议其减肥具有临床意义,此观点与贾蓉蓉等[9]相似,但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该研究暂未把AST与TG水平纳入研究项目,而Ching等[12]还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GERD之间密切相关。并且AST和TG水平越高,HBV携带者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越高。这对临床治疗进一步拓展具有指导意义。
[1]Hung LJ,Hsu PI,Yang CY,et al.Preval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in Taiwan[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26(7):1164-1168.
[2]Della CD,Missale G,cestari R.GERDQ: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Recenti progressi in medicina,2010,101(3):115-117.
[3]Fatty Liver anti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the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J].Zhonghua Gan Zang Ring Za Zhi,2006,14(3):161-163.
[4]GerdQ研究协助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杂志,2009(12):793-798.
[5]顾清,王虹,顾而立,等.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酸暴露的预测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45-49.
[6]唐小波 王亚雷,许建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3):275-278.
[7]魏晶晶,庄则豪,庄嘉元,等.客家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2013-2016.
[8]李颖,李长锋,闫振坤,等.胃食管反流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J].中化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336-338.
[9]贾蓉蓉,汤茂春,胡国勇,等.脂肪性肝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9):844-846.
[10]霍宏蕾,周莉,马军伟,等.肝脏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8):2425-2427.
[11]李国英,张斌,平春霞,肝硬化患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293-1295.
[12]Ching-Sheng Hsu,Chia-Chi Wang,Pin-Chao Wang,et al,Increased inc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J].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10,4(3):58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