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语文学科的变革

2015-08-19吕璐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变革职业院校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天地之远浓缩到方寸之间,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内容呈现的层次更丰富,针对职业院校的特殊学情与课标要求,语文学科在职业学校起着为专业课程与从业文化奠基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变革节奏却跟不上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速度,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语文学科的课程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语文课程在职业院校的“三慢”现状

在快餐式效应的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在中学“潜移默化”的综合推动优势不再明显,专业课程的节奏快、效率高的课程模式,衬托出语文学科节奏慢、亮剑慢、见效慢的“三慢”弱势。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语文教学课时量为例,课时编排在阅读与赏析部分:现代文80-90课时,文言文16-22课时;表达与交流部分口语交际20课时;写作部分20课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24-28课时,共计160-180课时。

从这种安排可简单推算出语文学科在中等职业院校平均三年的职业教育过程中,1-2学期的编排,16-18学周,6周的课时量,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与专业课程的授课需要对语文学科的课时量进行了删减。而语文学科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与中学又差异较小,这些都让语文学科的处境变得尴尬,也从而造成了语文学科在职业院校不适应的一系列综合病症。在职业院校的语文学科在专业学科快速的课程效应对比下显得节奏缓慢不堪,课程的职业价值无法体现,不能进行课程优势亮剑,无法达到职业院校对课程设置高效标准,追溯其问题根源还是语文课程本身缺乏变革的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大教学环境,各学科应最快速的作出调整反应,以适应并助推学校整体的教学速率。

二、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的推动作用

1.大环境的专业确认

语文学科想要在职业院校真正体现课程价值提升速率,就必须从自身的变革开始。首先要确认所在教学大环境的性质,在专业技术职业院校,一定是发展专业技术学科为主,以文化基础学科为辅,此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收回中学大课的姿态,以一种谦逊的态度为专业技术课程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与对专业文字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且在不同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师都会根据各学校的课时编排自行设置教学目标,致使语文课程成为古德莱德所说的领悟或理解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不同的语文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就造就了学生不同的语文素养。

2.特别学情的特别把握

针对来自各所城市不同学校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更独立开放,他们不适应中学传统固化的学习模式,以寻找新方式的态度进入职业院校,所以会及其排斥与中学完全雷同的授课套路,对于这样的特殊学情,语文学科完全可以突破中学难以回避的应试问题,给学生展现语文课程真实课程魅力。从文字到篇章,从意境到结构,从文学到人学,从人生价值到社会百态,使语文课堂充满思想碰撞的火花,引领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树立学好职业语文课程的信心。

3.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参与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进行多重变革。职业院校的2014年最新人教版语文教学课标,明确规定学生需要认读与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不少于200万字,信息技术系统化了这项标准,把硬性要求变成硬性指标,把分散的字词句章学习做成辨识字词句章的计算机学习系统,想了解学生大脑的词库内存量,进入这个系统就可以直接进行测试,这种方式虽不能全面的考核出一名学生的总体语文素质,但相对而言正符合了职业院校快节高效的要求,此系统也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更关注知能转化的细则,最终达到文道统一。

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几乎都能在网上查找到答案,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综合的知识汇聚中心,要求学生和网络完全隔离的进行学习,犹如闭门造车。其实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更好的进行教学授课,教师可以以百度中的范文为例举,进行贴近学生实践的教学指导,网络中的范文往往存在不规范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创造超越网络的自创文章,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组建论坛,使语文教学内容紧随时代的步伐。

三.文化品位的自然提升

语文学科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最终目标是帮学生成为一名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劳动者。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语文学科在职业院校更好的展示课程的职业特点,但信息技术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工具性的配角,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变得机械僵化,又何谈文化品位。综上,语文课程在职业院校的发展方能破茧而出。

吕璐君,教师,现居新疆乌鲁木齐。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变革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变革开始了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