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妈们注意了:广场舞有“雷区”跳舞需谨慎

2015-08-19李江

健康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雷区心脑血管收缩压

李江

跳广场舞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不仅是锻炼的方式之一,还可以广交朋友,消除孤独感。正因为如此,广场舞很受老年朋友的欢迎。然而,中老年朋友要注意了,广场舞也有“雷区”,如果不谨慎很可能触“雷”。

那么,要跳广场舞如何避开“雷”区?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三意识”和“三选择”。

跳广场舞需要有“三意识”

“三意识”主要对心血管患者的一种提醒,“血压意识、节奏意识、时间意识”。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朋友来说是一种常见病。因为广场舞是一种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不少朋友想通过参加这种活动增强体质,但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千万要注意量力而行。心血管疾病严重的朋友,医生会劝他们最好不要去跳,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跳舞就很容易踩“雷”发生不测。因跳广场舞发生脑卒中的事时有所闻,个别地方还出现过运动性猝死现象。

至于心血管疾病不是非常严重、经医生鉴定可以跳广场舞的朋友,可以适当跳舞,但前提要有血压意识、时间意识和选择意识,因为这些朋友虽说老年性疾病不很严重,但毕竟有病在身,而且病情随时有可能变化,如果不慎,有可能踩上“雷区”。

血压意识 心血管疾病是个较容易波动的疾病,血压也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因此,即使血压不是很高、心血管疾病不很严重的朋友,跳舞前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血压状况,如果血压较高就不要去踏“雷区”。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跳舞前心情非常好,即使出现了身体不适也很容易因兴奋所掩盖,因此千万不能单凭感觉去跳广场舞。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会提高。因此,建议中老年朋友在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加必须注意。

节奏意识 老年朋友应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低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激烈的舞蹈不适合老人年,像迪斯科就千万不要跳,要躲过这些“雷区”。对于I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不要跳舞了。

时间意识 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在跳舞时也要把握节奏,在时间上要有个度,因为毕竟年龄不饶人。所以任何长达2小时以上的舞蹈,也是老年朋友不能踩的“雷区”。

跳舞前注意“三选择”

“三选择”,是对所有热心跳广场舞的中老年朋友的建议。

时间选择 有些中老年人为了跳广场舞,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饭都不吃;还有些人,在晚上要跳到很晚才回家睡觉。殊不知,“闻鸡起舞”要不得;“挑灯夜战”也不行。早上空腹跳广场舞,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昏厥,冬春室外的温差度低,起太早了容易感冒。因此建议早上等太阳出来、相对温度较高了再运动为佳。晚上有的老人跳舞到很晚才休息,这样很容易扰乱自身正常的生物钟,影响睡眠,日久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吃完早饭还是吃完晚饭,都起码要“养胃”一个小时之后才去跳舞为宜。吃完饭后,如果马上跳舞,会影响肠胃系统的健康。

程度选择 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动作幅度别太大,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在做准备动作时,牵拉强度不宜过大,头部不能低于心脏的高度。跳舞应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为宜。跳舞中若出现头晕、头部发紧、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跳舞。

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他们认为跳得大汗淋淋才能起到健身作用,才会减肥、降脂、降糖。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跳舞之后大汗淋漓,不仅容易引起感冒,还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穿着选择 跳广场舞时,有些中老年人会穿着硬底鞋、拖鞋,还有些人穿着紧身裤,这都不利于健康。广场舞虽然不像专业的舞蹈那样,但也是全身运动,腿脚活动的频率也很高。因此,鞋子一定要舒适,其中穿软底防滑鞋最合适,以免摔倒,合适的运动鞋还能对跳舞时产生的冲击力有所缓冲,对心脏、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穿拖鞋有摔倒的危险,穿硬底鞋没有缓冲的作用,还可能损伤腿脚,最好别穿。此外,跳舞热身后,可以减衣服,但跳完后立即要穿衣服,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

适合跳广场舞的中老年朋友,如果您能注意到“三意识”、“三选择”,就可以轻盈地跳过“雷区”,愉快地在广场上享受晚年的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区心脑血管收缩压
绕开老年理财五大“雷区”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外保内贷,又一个雷区?
夏季养生避免踩雷区 应远离4大误区!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