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目标教学多元化的实施

2015-08-19郑模亮范亚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点名著文本

郑模亮+范亚莉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可把教材各单元的作文教学点疏理并设置成教学目标,然后对单元作文目标进行专题式的有效引导并明确,提高学生的认知,而后引导学生利用各单元的经典文本进行范例性学习,并在模仿中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借用各单元综合性学习进行自由的创作,并集文成册,养成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引导学生进行常态性的课外名著阅读或自由性的习惯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这样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地进行多元化的作文目标教学。

一、疏理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等能力。写作的专门能力包括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方法的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一般有三大阶段:观察和思考的阶段(写作的准备阶段,为具体写作积累相关素材)——构思和表达阶段(选择材料、详略安排、段与段衔接、开头和结尾等,然后运用语言材料表达)——修改阶段(学生对初步完成的作文反复修改和润色,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将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即观察积累——借鉴模仿——独立创造的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写作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根据学生作文的过程和能力发展步骤来展开,作文目标教学也应该在这样的思路上进行,并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分解到每学期每个单元中,让单元写作教学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而整个初中的单元写作教学最终能够初步形成体系。

二、通过专题教学,把握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且传递得越多越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某单元的文本前,可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采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作文目标教学点,让学生充分认知作文目标教学点的内涵。当然,在教学时,除采用讲授法外,可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片段模仿中有深刻的领悟,在自由实践中把握写作要领。

三、通过经典教学,解读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品质:⑴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⑵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表里一致;⑶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⑷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非指导教学策略:自由表达情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因此,在真实的言语情景中的语言学习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文本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文本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在教学文本时,除教学作文目标的内容外,还应根据单元目标的教学要求,随文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作文目标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支目标而已。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运用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当今课改理念的核心是:实践——思考——创新。因此,应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去提升写作的能力。而把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作既有个性又有目标性和趣味性。认真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与文本和作文目标教学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为学生的迁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平台,老师应充分利用,而不应淡化或无为的另辟蹊径“荒了自己的园去种了别人的田”。

五、通过名著导读和自由阅读辅导,拓展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和鼓励学生阅读每册书后要求的课外名著,阅读时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会勾画、学会摘抄、学会批注、学会写读后感。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应的登记与鼓励。同时,每周用晚自习两节辅导课让学生诵读所读名著或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朗诵读后感。对于文本要求的名著,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后,可开办一堂名著赏析课加深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本规定的名著外,每期我还要求学生至少再读两本以上的课外书,通过读来带动写作,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作文目标教学实践中,要多管齐下,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对作文写作形成系统,在快乐的实践中,提升写作水平,并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初中作文目标教学的多元化。

郑模亮,范亚莉,教师,现居重庆万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点名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