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2015-08-19王伯韬
王伯韬
文题:难忘的记忆
提示: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会藏着一些人、物或事,在不经意间他(她或它)就会清晰地闪现在你的脑海中,引起你无边的遐想。请以“难忘的记忆”为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表达真情实感。(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
这个题目的核心词是“难忘”。“难忘”一词表明“记忆”非同一般,应该是值得深思的事。
这个题目可写的内容是极其宽泛的。同学们在小学学习、生活了六年,在这六年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必定发生过很多事,有助人为乐、为他人着想的快乐,有刻苦学习、努力拼搏获得成功的满足,有与同学闹矛盾的不开心,还有接受老师批评教育后的反省……在生活中,令人难忘的记忆就更多了。
要想在如此众多的“记忆”中选择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则要在写文章之前认真思考、挖掘出事例所蕴涵的生活哲理,找到它闪光的地方,这样才能写出独特性。
写作时,还需注意记叙文的特点,六要素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要概括地写,而经过部分要详细具体地写,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想要写细致。这样写出的故事才能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写作时要注意从小事入手写出深度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一方面要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涵的深意。
拉大锯,扯大锯,
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叫女婿,
小外孙,也要去。
小时候,妈妈和姥姥经常给我唱这首童谣。去年暑假,我这个小外孙,终于去姥姥家看了一场大戏!
戏台搭在龙泉寺附近的黄土地上。八根钢钎深深地插进泥土里,钢丝绳拉起庞大帐篷的四角,半米多高的台子上铺着红色的毯子,简易的戏台就做好了。只见台柱上挂着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今日戏目:《穆桂英挂帅》。
戏还没开演,戏台附近就热闹了起来,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有卖冰棒的,竟然还有现场炸油条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互相追逐嬉闹着。相熟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谈论着庄稼的长势,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姥姥告诉我,现在是农闲季节,有“看戏”这样的大事,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都会赶过来的。既可以看戏,又可以把自家种的吃不了的蔬菜水果拿来卖。这不,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坐在小板凳上,面前一个柳条筐里堆满了红红的果子,很是诱人。看我走过来,奶奶热情地拿起一个果子:“吃山里红不?细甜细甜的。”山里红?这可是新鲜东西,我在城里从未见过。我连忙掏出两块钱买了一小袋,付完钱,这位奶奶又往我的手里塞了几个山里红:“不值钱,多吃点儿!”奶奶笑得特别慈祥。我拿起果子,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果子很脆,咬下一口,甜丝丝的汁水真是又新鲜又甜美,好吃极了!
戏台前挤满了孩子和老人,年轻人则站在人群后面。孩子们,围着舞台欢蹦乱跳。老人们,大都坐在蒲团上或矮凳上,看着孩子们兴奋地奔跑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我一边吃着山里红,一边跑向戏台,趴在戏台边,万分期待,评剧怎么唱?戏里的人物长什么样?
终于,两排大幕一齐拉开。戏台一侧,走出来一个人,只见他头顶蓝色头冠,身穿蓝色战袍,手持长剑,威风凛凛,这是穆桂英的儿子,杨文广。戏台另一侧,身穿黑色战袍的潘豹挥起长刀,直冲向杨文广。杨文广用剑一挡,两人就此一攻一守,打了十几个回合。最终,杨文广一剑刺伤了潘豹,潘豹狼狈地逃跑了。哇!这段儿可真有意思!演员们跟着鼓点打得十分精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巴掌都拍红了。后面出场的人物,站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台下的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一点儿也听不懂,便悄悄地跑到了后台。什么?刚才在戏台上杀得难解难分的“杨文广”和“潘豹”,此时,凑在一起热络地聊着。“穆桂英”在玩手机,“佘老太君”在拍照,而身穿龙袍的“皇帝”,正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抽烟呢!哈哈!宋朝的科技发展也太快了吧!先前,“穆桂英”还在舞台上大战匈奴兵。现在,她怎么敢在营中“刷屏”,不怕匈奴兵再次侵略吗?
戏散场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戏台。回到济南后,我一直对看大戏念念不忘。后来,妈妈禁不住我的央求带我又看了一场大戏。不过这场戏是在富丽堂皇的剧院里演的,演员们衣饰华丽,表演有板有眼,音响效果也很好,不是乡下评剧班子可比的。台上咿咿呀呀唱得热闹,台下叫好声一片。但我却觉得没有滋味,看戏的人,正襟危坐,戏开演便不能乱动,我仍然听不太懂,但却不敢跑出去,更不能钻到后台去玩。
直到现在,我再也没吃到过那样美味的山里红,再也没看到过那样有趣的大戏,我开始期盼下一个暑假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