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话养生(一)

2015-08-18宋健华

食品与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节气阳气规律

宋健华

当下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了,养生市场也日趋热闹,养生书籍铺天盖地,养生种类五花八门,养生公司成千上万,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不过很多打着“养生”的招牌,干的还是买卖的生意。其实,养生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还是需要易经的核心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即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尊重人体自身的规律,背道而驰会亚健康、疾病、早衰、早亡。

笔者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根据共性加个性的原则,将养生归纳为四季节气养生、时辰经络养生、中医体质养生、五行饮食养生等,以供参考。

四季节气养生

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一天昼夜日落月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我们的老祖宗更伟大,还将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和十二个时辰,并将此时间规律作为中国人一切活动,包括养生的法则。在现代社会,这个规律和法则依然是我们养生的不二选择。

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一年四季和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生存,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四季节气变化的影响。 我们的起居作息、饮食养生、强身进补、防病治病、精神调节与运动必须根据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平静下来,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

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而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可润肺,宜常吃。此外,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秋季也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养生宜根据性别、年龄以及各人的具体情况,在起居、精神、房事、饮食、运动、药物上,除了遵循四季养生的规律,还需要遵循二十四节气养生的规律,甚至月份养生和节日养生,细化养生的自然规律,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节气阳气规律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