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会议的“八字方针”
2015-08-18
“民主、求实、团结、鼓劲”,是人民政协开好会议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最早是1990年提出的“两会”宣传报道的方针,从1994年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始成为开好政协会议的指导方针。
人民政协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会议理所应当要发扬民主。
强调“求实”,是因为政协的会议不是摆样子、走过场,而是要真实地反映情况、研究问题、思考对策、提出建议。
“团结”是大局,大局是团结。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政协会议应体现团结、增强团结,会议的结果是要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
强调“鼓劲”就是强调注意社会效果,注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鼓士气,长志气。
“民主、求实、团结、鼓劲”这八个字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强调民主、求实,不能忽视团结、鼓劲;强调团结、鼓劲,不能丢掉民主、求实。
“话”怎么会有“柄”
被人当作谈资的言论或行为,称为“话柄”。“话”怎么会有“柄”呢?《辞源》的解释是:“古人清谈,多执麈尾,僧人讲法或执如意,故有谈柄之名。”谈柄即话柄,这就告诉我们,话柄有两物,一为麈尾,一为如意。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用一种大鹿的尾巴制成,形如树叶。魏晋名流清谈时必执麈尾,以助谈锋。由此,后人遂把谈资叫做“话柄”。另外,古代和尚讲经时手执如意,有的把经文记于其上,以防遗忘。这也成了“话柄”的又一个起源。
“天府”原指关中平原
天府一词最早出自《周礼》,西周宗法制度逐渐完备,宗庙设置与收藏更趋完善,于“春官”下设“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可见天府乃是一种官职,负责掌管宗庙里的器具宝物。
天府用作地名的代称,最早是战国后期的苏秦对秦惠王的游说。苏秦说:秦国是四塞之国,四面都是天然的屏障,“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到西汉前期,张良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正式推出“天府之国”的称谓,可见最早的“天府”指的是关中平原。
东汉末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四川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至此,“天府之国”正式成为四川的代称。
第一首卡拉OK是唱什么
卡拉OK最早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对世界的三大发明(方便面烘干法、动漫、卡拉OK)之一。卡拉OK日文原意是“无人伴奏乐队”,本身是个音乐界的用语。以前日本有不少地方的流浪演唱歌手,在没有伴奏的地方演唱时,会播音乐带伴唱代替伴奏,那就是所谓的卡拉OK。
将卡拉OK商业化的人叫井上大佑。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井上大佑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担任沙龙乐队鼓手时,发明了伴唱声轨和可携式麦克风。1971年,他将自己演奏的卡拉OK录音带和播放用的机器,租借给神户的小酒馆,第一首卡拉OK乐曲是永井Frank的《羽田出发七点五十分》。不少喜欢唱歌的朋友都到神户的小酒馆大展身手,于是卡拉OK文化便因此而蔓延全球。
台湾是最早引进卡拉OK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卡拉OK就已在酒吧出现,遍布台湾各大中小城市。据说,大陆的卡拉OK也是由台湾引进的。
“急急如律令”源于汉代公文
“急急如律令”是道士驱鬼或是巫婆、神汉跳神时的常用结束语。如同律令(律令:人名,传说是周穆王时人,因走路很快,死后在雷部做小鬼,《幼学琼林》“天文”上有“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道教称迅速善走的神)一样迅疾,立即生效。其实,它原是汉代公文常用结尾语词。
据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汉时行下诏书,或曰如诏书,或曰如律令……苟为律令所已定而但以诏书督促之者,则曰如律令。”“如律令”即“按照法律规定”的意思,这是皇帝督促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加紧落实的用语。自汉代起,它就被民间契约所广泛引用,以表示法律约束力。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于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后来逐渐被道士巫师用于作法之中。
南墙为何不能撞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认死理,听不进不同意见,同义的还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等。
“棺材”和“黄河”都易理解,“南墙”又是指什么墙呢?原来,中国古代房屋的方向大多是坐北朝南,大门一进来还有一堵墙,叫照壁、照墙或影壁,不仅可以遮挡外人的目光,而且从风水角度来说,还可以阻拦直来直去的气流。这堵墙就是“南墙”,从正房门出来向外走时,必须避开这堵墙绕着走,向左或右行,否则就会一头撞上。
不撞南墙,也是提醒人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学会换一种角度思考,懂得变通,否则只能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