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孝子冯玉祥
2015-08-18尹晴
尹晴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冯玉祥不仅是一位爱国将领,还是有名的大孝子,在他的老家安徽巢湖市,至今还流传着“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冯玉祥的父亲叫冯有茂,穷苦人出身。曾投身淮军将领刘铭传,后在保定府五营练军当兵。但不幸的是,冯有茂却因腿部受伤丢了差事,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母亲游氏不久也因病无钱医治而过世,这年冯玉祥才11岁。
光绪十一年(1892),营里有一个兵额,冯有茂的朋友苗管带照顾其贫困,把名额补给冯玉祥。14岁的冯玉祥正式进了军营。因年龄小,冯玉祥不用随营操练,发饷时到营中应名领饷就行了,那时步兵每个月能领3两6钱银子,这在保定府的淮军中,叫做“恩饷”。
每次发军饷,冯玉祥都赶紧交给父亲。尽管父亲精打细算,全家人还是常年吃玉米、高粱和青菜萝卜度日,一年四季吃不到一点鱼肉荤腥。
旧时,当兵可是个苦差事,经常领不上军饷不说,逢十过五还要打靶操练。冯玉祥年龄小,身子骨单薄,父亲心疼儿子,每到打靶的日子,总是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叮嘱他买个烧饼充充饥,但冯玉祥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
两个月后,父亲的生日到了,冯玉祥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二斤猪肉,告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傍晚,父亲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肉香,看到桌上一碗炖肉,顿生疑虑,严肃地问道:“从哪里弄来的炖肉?”“这肉既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你老人家只管吃好了。”冯玉祥站在桌旁低头轻轻回答。“从哪里弄来的,快说!”看父亲严厉起来,冯玉祥只好讲出了原委。父亲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冯玉祥知恩图报,对父亲的孝和对国家的忠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对母亲,冯玉祥一直在心底藏着深深的痛,他没忘记母亲临终前喊着他的小名:“科宝,娘有桩心事,千万别忘了济宁还有你两个舅舅,你长大了一定要到济宁找你姥娘家的人,一定要了却娘的心事。”冯玉祥后来当了兵,又领了兵,从未忘记此事。多年戎马生涯中,他曾多次派人去济宁明察暗访,都没有找到。直到1932年,冯玉祥由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独裁统治而隐居泰山,这期间才寻到了舅舅,将舅舅一家安顿好,终于了却母亲的心愿。
母亲活着时,冯玉祥因年幼没能尽孝,成年后,每逢过生日,他便闭门谢客,以此来寄托对母亲的哀思。1945年,冯玉祥写了一首《十月怀胎悼母诗》,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请人把诗刻在石碑上。全诗如下: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这首《十月怀胎悼母诗》,词意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