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邮局

2015-08-18佚名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支局镇里投递

佚名

平凡的人怀有朴素的感情。因为平凡,所以不攀比,因此生活得大致安详。平凡的人尊重比他强的人,同情比他弱的人;一切与人为善的词汇,很亲近地居住在他们的心灵辞典里。查阅开始和结尾,想起来是很平凡的开端,说起来是很平凡的过程,写下去是很平凡的结局,读出来是很平凡的慰藉。

他,每天翻山、越岭、过河120公里,只有星期日休息一天;他,21年从不间断为村民送信、包裹和报刊,21年走了783720公里;他,曾放弃浙江一家造船厂一天400元的高工资聘请,最后选择了留在镇里的邮政支局,每月工资只有910元。

他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扎兰营子镇邮政支局39岁的局长、投递员、分拣员林占国——整个支局只有他一个人。

林占国的家在镇里的街上,不管冬夏,每天清晨5时,林占国都准时翻身下炕,帮妻子烧火做饭,侍弄院子里的农活。

7时刚过,吃完早饭走出家门前,换上邮政制服的他习惯性地叮嘱了妻子一句:“晚上吃饭不用等我。”“林邮政,上班去呀!”路上遇到的乡亲们这样称呼他。因为正在盖楼,邮政支局的临时办公地点设在弃用的镇敬老院,林占国每天照例简单打扫卫生后,就开始工作了。

9时,县里的邮政车准点来到,一般每天转给扎兰营子镇投递的邮件大约有20件,多时有50多件,平信、快件、包裹等一应俱全。上午,林占国在办公室整理、分拣邮件,为下午投递做准备。

每天下午1时,是林占国出发的时间。他将摩托车推到院中,车上装满了信件、包裹、报刊,捆绑结实后,骑车出发了。先将镇政府、学校、派出所等镇里的邮件投递完,林占国的摩托车就驶下了公路,开始了每天的村屯之行。

在送邮件的路上,林占国不时地接到电话,有咨询邮件是不是到了的,有问他往北京寄包裹几天才能到的……林占国一路颠簸,一路接电话,一路投递。

每到一户人家,主人们都说:“进屋喝口水再走吧!”林占国说:“改天再喝,天黑前要把这些信件送到,不能耽误呀!”

就这样,林占国一个下午一刻不停,连送信或包裹时,他都小跑着到村民家。

还剩一封信时,一座大约为40度的陡峭山梁横在车前,“翻过去是少等皋屯,这封信必须送过去”,林占国说。

当林占国推着摩托车爬上最后一道山岭,岭下已有村民向上张望,冲着林占国不停摆手。临走时,村民高景儒跑出院门大喊:“咱家丫头大学毕业了,留在了上海的大医院工作。没别的,春节丫头回来,你说啥也得到家喝杯酒!”“她女儿在上海念的大学,一个月来两封信,准时送到家是咱的职责,老高他却记在了心里。”林占国笑得很开心,“这样的邀请逢年过节常有,推也推不掉。”

乡邮员是份苦差事。一封信因主人不在家,投递四五次是常事;大雨瓢泼时,用雨衣赶紧护住邮包,淋得落汤鸡一样也是家常便饭。大山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有些地方不通公路、不通广播、不通电话,邮政成了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有时过年往家寄钱的汇款单一天就有上百件。

每天装载着沉重的邮包,当中除了需要投递的邮件外,还有很多帮农户捎带的如种子、化肥之类的东西。林占国把为乡亲们多做事当作是自己的份内工作。在乡亲们眼里,这位不善言辞的“绿色信使”,始终面带微笑。乡邻陈小妹说,自己还是小姑娘时,就见到林占国给他们家送报,现在她都成了孩子妈了,可他依然默默地走在这条山路上。乡亲们都说:“这样的人太难得,再也找不到了。”

一个人的邮局,一个人的传奇,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大事的林占国,就像他所说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头,有了想头,就什么都有了!”人可以过得简单而丰富,林占国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一同前行!

(转自《中国邮政报》)

猜你喜欢

支局镇里投递
好好镇里的“不”
孤 学
邮局变身ofo风
卡卡镇里的小彩蛙
“健康早餐”给职工添能量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派发广告分工做得好 人人努力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