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梧州伤兵医院见闻
2015-08-16邓开枝
西江月 2015年9期
邓开枝
抗战时期梧州伤兵医院见闻
邓开枝
抗战期间,桂东地区的一个伤兵收容站。(资料图片)
1943年春,笔者在梧州尚信会计职业夜校毕业,校长袁功甫是梧州伤兵医院的少校书记长,他介绍我到该医院当了一名上士文书,并鼓励我要好好干。
设在梧州富民坊的1 7 8后方医院(原名84陆军医院)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伤兵医院,有数十个床位,也有医疗室和手术室。那些伤兵都是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与日军作战负伤后送到医院的,而且伤势很重(送来的伤员没有轻伤的)。
我们两个文书员,每日都是不停地抄写入院证明和死亡证书,入院人数有时一天有十多人,有时只有几人,但每天死亡人数每每多于入院人数。死亡原因,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多是“心脏衰竭”和“心脏衰弱”。
当时医药十分缺乏,甚至连开刀、开锯时急需使用的麻醉药也没有。我曾多次在手术室的门外、窗前,见到、听到开刀剖腹及截肢手术等,伤员多数是捆绑在手术床上不能动,口里则大声呼叫:“哎呀,痛死我了……”“我死去算了……”见者伤心,闻者流泪。我多次见到这些惨状,忍不住潸然泪下,只能掉头走开。
医院有多少员工,有多少伤兵和床位,因属军事秘密,我们不敢打听。但是有一次,有位少将军官从第七战区(有说是广州行署)到医院视察,医院给全体员工发放新军服,全体员工列队欢迎,我这才看到我们全部员工包括院长约有三十余人,没有一个是女的。伤兵队伍人多一点,大约有四五十人。
我在该院服务了半年左右,因为自己知道:为伤兵服务也是为抗日效劳。
责任编辑:傅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