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目标分析
2015-08-15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1
■杨 敏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建筑业在我国的经济文化中一直占领着主导的席位,面对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基本国情,绿色建筑的研究已经逐步从个体发展到体系,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理念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理念的方法,需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支持和可用的评估体系。建筑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基本功能外,突破一般设计限制,从空间、材质和文化符号等方面充分开发休闲性、生态性、本地化、民俗文化的价值利用整合区域性特色、专业技术,实现性价比高、功能性强的绿色建筑成为热潮,现代建筑及其设计思想的发展对于建筑潮流的推进有着融大酌贡献。
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不仅强调通过建筑重新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要求通过建筑与经济技术,政治文化重新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关系。强调建筑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强调建筑师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就要求建筑师必须超越传统的环境束缚及建筑的陈旧概念。助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来分析建筑系统。
(1)系统协同性原则。绿色建筑是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所以具有一般系统的功能和特征。联结合并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通过协同关系实现其高效、可持续、最优化地发展和运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范畴交互、横跨多尺度领域、牵涉多个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绿色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内涵即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这一原则强调在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重视气候、国土资源等条件。保持建筑周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平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受损甚至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的措施。以不同方法合适地利用自然,如充分利用阳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使用水资源及其他无害的自然资源。考虑隔热、防寒、通风、遮蔽阳光直射等因素来设计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要求绿色建筑。
(3)高效性原则。据有效的数据显示,建筑耗能大约占世界总耗能的40%,因此"绿色建筑"成为21 世纪建筑界的新宠,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建筑中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发展节能节地、平衡生态环境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乱排和垃圾乱倒,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地域性原则。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历史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由于全球各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建筑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密切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气候、经济现状和文化风俗等,同时综合分析传统建筑在资源和环境紧缺条件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策略,制定与地域特征密不可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设计指导和技术标准,选择相应的策略、方案和技术。
(5)健康性原则。该原则要求绿色建筑在设计时通过营造建筑室外环境和调控建筑室内环境,构建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环境,包括生理上舒适健康的建筑热能、声音、光照和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上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极大好处的空间氛围。
(6)经济性原则。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高额支出。绿色建筑设计应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预算,评估设计方案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提出有利于减少成本支出的具有实际可实现的经济运营优选策略;根据实际项目的经济水平和建设需求选用可适用的技术方法,努力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作。
(7)进化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各方法的技术更新和连续发展的可能性,通过采取灵活的、对未来发展变化具有弹性适应性的方案,在设计中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新型应用的添加保留操作接口和载体,从而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2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体系
传统的建筑体系以人为本,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人工环境体系。其设计目标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是建筑质量、费用和时间。绿色建筑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思想,它把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看得同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地位一样重要。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按照生态发展原则来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应逐步转换为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为中心,这是绿色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在目标体系上的关键区别。
在确保建筑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可信性的基本要求外,建筑设计将以降低环境压力作为评估各方利益的参考标准。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应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美丽的使用场所。在传统建筑三要素:造价、功能、美学之上,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体系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材料和其他自然资源。传统能源对自然资源的大量耗费对环境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能源利用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可持续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效率要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尽可能小地破坏环境,从而尽可能多地给使用者带来各种效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②室内外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探索和构建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选择对人的身体没有伤害的材料,控制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辐射,电磁波和有毒气体等,有效进行对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整合光照、通风、换气、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等条件,使用者可以尽情享受自然景观。③环境负荷。包括垃圾、废弃物。转变以往对废弃物直接抛弃处理的想法,培养废弃物就是可再生原料的生态观念。尽可能降低废弃物的危害,避免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形成再生资源化系统。④地域性。文脉:旨在维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提高城市和社区生活的生命力;灵活性:应预见使用阶段新的需求变化,使用寿命结束后的拆除再利用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技术:绿色设计主张采用适当技术,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二次伤害,创造健康的生活氛围。绿色设计技术的选择原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由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风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策略。
3 结束语
全球环保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绿色环保建筑技术面临着新的要求挑战,如何在节能节地、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最少地破坏环境,来构建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其关键问题。希望建筑师们大胆地挑战自己,在尝试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实践为绿色建筑技术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1]何征宇.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及节能技术应用分析.2014.
[2]韩笑.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裴云锋,李子忠.建设我们的宜居乡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