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探讨——以铜仁市檀香苑为例

2015-08-15胡小江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铜仁554300

江西建材 2015年13期
关键词:铜仁市组团规划设计

■胡小江,刘 过 ■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1 前言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过程中必要的中间环节,针对不同编制主体、不同的地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取向。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要表达建什么怎么建的终极目标蓝图[1]。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多以开发商为主体,组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在于对项目自身实施性的物质空间的环境塑造,使之更适合人的居住。规划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景观和建筑设计,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居住区[2]。明确居住区定位,根据居住区的地势特点及合理用地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让,城市住宅也不断的拔地而起,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居住区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格局千篇一律,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个性与深层次的内涵等问题突显。所以设计更高水准的居住区成为规划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任务。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等内容。一套完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应具备科学性、现势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住宅居住区的观念[3-5]。

2 主体规划探索与实践

2.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铜仁市加快碧江新区的城市建设。拆迁及安置工作是重点,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为了确保铜仁市碧江新区桃源广场及铜仁市快速路沿线重点工程顺利实施,铜仁市人民政府积极探索拆迁、失地安置模式,妥善解决农民安置问题,编制铜仁市檀香苑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2 项目特征

规划用地位于铜仁市碧江新区快速路沿线的芭蕉村桐木懂村民组;城市快速路东侧;220KV 城东变的北侧。与城区的联系主要通过滨江大道和城市快速路。规划用地周边情况:西北为芭蕉村村民组;南抵220KV 城东变用地;东靠自然山体;西与规划中的中小学用地相邻。本项目距市铜仁市中心商业区约10 千米。

用地局部地块位于《铜仁市川硐城市快速路南部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规划用地四面临路。其中南侧、东侧规划道路为30 米的主干道,其它规划道路为21 米。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林地和消防用地;规划主管部门给予规划条件时把消防用地调至其它地块;居住用地开发强度见《规划用地红线图》。周边用地规划情况:北侧为规划的小学和城市体育公园;西侧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部为绿地和供电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为77962.4 平方米(约为117 亩),用地呈L 型。规划场地北高南低,最高点高程为505.6 米(北部),最低点高程为452.5米(规划场地东南部),高差达53.1 米。场地内无断层、滑坡、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条件,地基基础整体稳定,适宜建设。规划设计中要求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加大对空间的利用和景观组织,在充分保持原有的生态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强化“山与城”的关系。规划用地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地势高低起伏,富有变化。场地内多为田、土、山体和林地,植被保护较为完好。规划用地内有一棵10KV 的高压线和一组在建的220KV 高压线,规划拟给予迁走。基地南部有一条铜仁市至滑石乡的6 米宽通乡公路。

2.3 规划思路

首先,合理利用高压走廊:规划用地被在建的220KV 高压走廊划分为东西两地块,规划利用高压走廊的绿地作为中心绿地,并将中心绿地延展至和组团,加强东西两地块的联系和呼应。远期220KV 高压走廊拆除后,对方案没有影响;其次,尊重地形、利用地形的竖向设计:本项目除了考虑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建筑功能的合理性和视景的审美要求外,更要对设计的经济性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如对土石方工程、边坡支护、建筑基础造价等进行量化综合比较,从建设成本与投资效益的角度来优化设计,并结合山地住宅的具体地理形态确定合理的竖向设计。

整个项目设计中在满足地块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顺应地势高差住宅区域做台地高于周边道路,地块外围形成的高差作为沿街商业铺面。充分的结合地形高差设置吊层、架空底层,形成地下、半地下空间,合理布置设备用房及居住区停车,也避免了过量的深度开挖所带来的高成本。

2.4 规划结构

规划的总体结构为,一心、两带、多组团。其划分以道路结构、自然地形为分合线,建筑布局分别围绕一心、两带、多节点来组织。“一心”为规划用地的中心,也是景观中心。规划用地被高压走廊一分为二,用地较为零碎。规划通过弧形建筑及道路组织,加强两块用地的联系,增强规划方案的向心力。“两带”即为:一是南北向的高压走廊,也是视线通廊;二是联系各组团的L 型景观联系带。“多组团”即为三块规划场地,也是三个城市居住组团。

2.5 规划用地布局

结合用地的实际特点和规划设计的要求,考虑到规划用地紧邻规划的城市主干道,规划沿街商业,并在沿城市道路的地块规划2 层的商业建筑,这样能更好的营造商业氛围;在西南角河东北角结合地形高差,局部提高商业建筑。由于地块东北角现状场地标高低与周边的市政道路,在此处规划一个地下停车场,解决居住区的需求,同时节约土石方开挖量。在地块西部规划一座9 班的幼儿园,解决居住居住区的居民和周边居民子女学前教育。规划设置一个管理用房、公厕及两座垃圾转运站。在地块西南部规划一座酒店。

2.6 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

空间规划部分继承传统以功能组团为规划骨架的原理,采用以常人视点参与性动线为空间主轴的设计方法,摈弃纯图面化空间组织,以达到步移景异、“庭院深深几许”的幽远意境。居住区整体空间组织围绕一心、两轴、三视线通廊,组成不同形状的空间层次,着力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精心结合现有地形、地貌,设计环境小品,布置绿化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而步行系统的空间组织、山体景观设计与空间演变的系列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景观。

2.7 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用地外围交通条件好,规划主要解决3 个组团内部的交通问题。居住区道路组团主要道路为7 米,组团道为4 米;居住区内的道路布置,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联系;居住区内部的有效联系,并与居住区的建筑布置相呼应;居住区内的交通便于管理,避免混乱交叉。基于上述设想,我们在居住区内设置相对的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居住区内主要道路环通成整体,能方便的到达各栋各户;同时环路也能满足消防上的要求。步行系统和居住区绿化结合考虑,让居民可以在绿化、景观漫步中到达各家各户。在停车方面,整个居住区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的方式进行设计。停车位配比均满足每户0.4 个车位,商业100m20.7 个车位的要求。

3 结语

从人类社会学角度来讲,“家”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交识、相互渗透的复杂网络中的最基本单元。“家”兴则“大家”兴。居住区作为“家”与社会的过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多角度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完成。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以城市设计为基础的檀香苑居住区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是铜仁市规划管理的一次探索性实践。在方案编制阶段没有拘泥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办法与要求,而立足于规划编制开发管理的属性,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其满足规划管理的需求。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居住区生活空间环境更好、品质更高。

[1]李晖.市场经济条件下修建性详细规划问题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08(3):4 -6.

[2]王朝海.小议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7(8):256 -258.

[3]陈建平,蒋雅峰,凌燕青.用心灵感悟自然,让环境融于设计——宜兴市宜园东溪望族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随想[J].江苏城市规划,2006(9):109 -111.

[4]余瑛,聂泽仙.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知识经济,2013(7):61.

[5]王文文,赵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8):3086 -3086.

猜你喜欢

铜仁市组团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