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气候与绿色建筑
2015-08-15杨章明广东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03
■杨章明 ■广东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03
1 岭南的气候特征
岭南,广义上理解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之南,包括了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广西东北部地区;狭义上则指珠三角及广东西南部讲广府白话的地区。岭南地区刚好位于南北气候交汇区和大陆与海洋过渡区。因此,岭南地区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地区与众不同的气候特征。
冬季(12月—2月),南岭的山脉能够起到很好的阻挡北方寒流的作用,这就使得岭南地区的冬季不冷而且没有北方那么漫长。
春季(3月—4月),这个时节东南沿海会吹来潮湿温暖的空气,导致岭南地区会出现“泛潮”的现象,这其中的4月份更是阴雨连绵,东西都极易发霉。
夏季(5月—9月),这个季节的太阳辐射是很强的,岭南地区的湿热天气开始,但是会有东南风的调节,湿热天气之后会迎来台风和雷雨,一直延续到10月方才告一段落。
秋季(10月—11月),这个季节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岭南地区的秋季气候宜人,到11月底,北方已经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但是岭南地区依然温暖。
从上述岭南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可见,“湿、热、风、雨”四个字概括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2 岭南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在上述这种气候条件下,解决湿热气候的方法就是要使室内通风,同时也要尽量防止太阳射晒和热量进入室内,以达到综合降温的目的。需要提出的是,炎热地区的降温主要手段是通风和隔热,但两者使用时的要求是不等同的,湿热地区应以通风为主,辅以隔热手段,而干热地区,如新疆戈壁滩地带,则以隔热为主。
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考虑解决气候带来的影响,比北方解决御寒、防风问题要繁复得多。举个例子,南方气候炎热潮湿,草木生长快是有利条件,但是,虫害和微生物也滋长迅速,流行性疾病也极易迅速蔓延,如建筑物中最常碰到的就是白蚁。
3 岭南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适应性
3.1 传统民居中的绿色理念
3.1.1 建筑适应自然环境的技术原理
通风是解决岭南地区气候湿热问题的关键措施,而在传统的民居中,人们通常是利用风压和热压来进行通风的。风压的利用是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造成空气密度不均,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相邻空间的空气交换。热压则是利用温度差的变化,造成空气密度的不均来形成冷热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3.1.2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
(1)梳式布局。采用梳式布局的村落,其村前端一般设置水塘或者水田,而在村后端和村子的左右两侧则种植茂密的树丛和竹林。这样风会从村前水面流向村内大小街道、天井、厅房,采取从大空间向小空间流动的方式来形成一定的风压,这样便能有效解决民居的通风问题。与此同时,水塘、树木、农田会构成一个低温的空间,而村落里的房顶、墙壁则是一个高温的空间,这样就会产生温度差,形成冷热空气的对流和交换,也为自然通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密集式布局。密集式布局的核心是庭院,建筑绕院环列,组织成巷道,形成厅堂—天井—廊道的通风系统。天井是露天的,并且空间很大,而廊道则是比较封闭的小空间,厅堂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厅堂的风速一般要比天井大,比廊道小。因此天井的风压较大,廊道较小,天井风就会透过室内流向廊道,天井风和廊道风的风速差越大,室内空气交换就越快。同时,密集式民居的内部巷道窄,空间小,又有高墙屋檐遮挡,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而天井院落空间大,阳光猛烈,温度高。当热空气上升时,巷道和室内的冷空气旧补充进来,形成热压通风。密集式布局的房屋在多台风地区,利用建筑物之间互相毗邻,亦可增加抗风性能。
3.1.3 建筑的细部特征
(1)厅堂。岭南建筑的厅堂一般会做好敞厅或半敞厅的形式,设计的隔扇也是活动型的,便于拆装和通风。如果厅堂的朝向不是南北,或者向东的,那么就会将厅堂设计向前伸出或者向后延伸的形式。
(2)屋面。在岭南地区城镇的楼房设计中,通常都是采用开气窗、风斗、通风屋脊的方法来达到通风的效果。屋面一般采用双层瓦,这样既利于通风又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3)门窗和室内隔断。在门窗的设计方面,岭南地区的门窗充满了地方特色。比如沿海一带和粤中地区的民居,就有在大门外再设置木栅门的习惯,这是因为在天气炎热时可以打开大门通风,但是考虑到防御的需要,就会设置一道通透性好的木栅门。还有在潮汕地区,木栅门上还会装饰有八卦图形,并且每家的图案都不同,极具地方特色。广州地区有的民居会把门做成活动式隔扇的形式,隔扇开启时,风从上下吹入和对流,风量可增加一倍。
(4)防潮。岭南的传统民居在治理泛潮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比如地面保温、“过白”得热、架空首层、呼吸面材、适当通风、石础防潮、透汽隔水材料等。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家祠的“过白”得热,这种方法就是使得天空的光以斜视角度到达厅堂地面。这是由于天空的光能起到热辐射的作用,就会使地面的温度要比湿空气的露点温度偏高,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泛潮的问题。
3.2 岭南现代建筑的绿色理念
3.2.1 项目概况
广东省某酒店项目用地面积1.9万m2,总建筑面积8.7万m2,高100m,是一栋五星级商务酒店。
3.2.2 设计理念
设计中采用了多处绿化平台,向城市开放,并在建筑的东西侧和内部设置“绿核”。建筑内部植物选择小乔木、耐荫灌木和花卉混种,避免物种单一化,提高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太阳的辐射,调节微气候;建筑的东西侧种植爬藤植物,形成建筑的热缓冲层。分布在整个大楼的“绿肺”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绿化系统,为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做出贡献。
设计着重遮阳设施的应用,如挑檐、外墙垂直绿化等减轻外墙受热量;底层采用架空骑楼。
主楼中特别设计了一个垂直的中庭,屋顶开设天窗,增强空气对流,实现“烟囱效应”。
在地下车库的设计中,采用了生态车库的概念。地下车库与绿岛相结合,通过设置绿化、采光井等有效措施,使得地下停车场自然通风采光,并且节省工程造价。
3.3 岭南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理念
水体对于调节园林中小气候有重要作用,岭南庭园对水体以及建筑与水结合的处理上,最具代表性的是“船厅”和“壁潭”。
所谓船厅,既非“舫”,也非通常的“水榭”,而是跨(临)水面的厅堂,多作会客、觞咏用。水从地下(或旁侧)流过,带走热量,既可使室内降温,又便于近水游赏。如清末时建的番禺愉园,群星草堂,清晖园等。船厅这种形式在现代建筑庭院中也多有仿效。
壁潭则是将廊榭围绕小水庭而设,以石山崖壁构出清幽之景。如清末时建的广东潮阳西园,狭扁的后院廊庑沿庭而筑,山石海礁照壁而叠,造就庭内适宜气候。
4 结语
综上,岭南地区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出发,探寻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并且要注意保留当地的特色。设计出的建筑要既适应岭南建筑气候,又体现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岭南建筑独特的新风格。
[1]崔艳琦.岭南建筑文化初探[J].中外建筑,2009(07).
[2]钟健慧.浅谈岭南建筑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9(21).
[3]谭长亮.广东地区岭南建筑的近代化进程[J].艺术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