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伦理观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2015-08-15陈裕峰温州市华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江西建材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伦理观人居建筑材料

■陈裕峰 ■温州市华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人居环境伦理观给予人保护和关心人居环境的任务,人居环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建筑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大量有害的材料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导致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减少有害建筑材料的使用,优化人居环境,就需要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化,解决人居环境中建筑材料污染的问题,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人居环境伦理观概述

1.1 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主要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受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在环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的研究人类道德行为的新兴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自然价值的含义,转变人类传统的征服掠夺自然的手段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解决人类面对的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中,所有生物都是自在利他的,且都是环境系统的重要部分,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对象,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与责任。

1.2 人居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观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打破了传统伦理观意义上的单一人际关系,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包含了所有植物、动物、水、空气和阳光等在内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人居环境伦理观,它将研究对象在其研究范围内进行细化,体现了其特殊性。

人居环境指的就是人类进行娱乐、工作和生产生活居住的环境,包括了室内环境和城市环境。人居环境伦理观是对人居环境的具体描述。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人居环境伦理学属于其分支学科,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认为,人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动性,人居环境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尽管人居环境处于下属地位,但是它却对主体起着承载和庇护的作用。由于人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关系,使人具有关心和保护人居环境的责任,这主要是出于人居环境是人进行活动的承载体的原因。

2 人居环境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受到空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人口居住和土地占有量逐渐减少;城市变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住房短缺,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恶化;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比较活跃,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的程度,导致自然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问题加剧;工业发展迅速,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现象严重,使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

2.1 城市环境污染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燥光等。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城市污水处理上容易出现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循环系统中,导致水体污染、水质下降;生产废水直接排放于地表,在渗透到地下后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影响到农作物生长和生活用水的使用。

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排放引起的,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盐气溶胶,且一旦形成降雨就是有腐蚀性的酸雨,它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燥光污染主要指的是人工白昼和白光污染。由于建筑物外墙在装修上采用的是镜面材料如玻璃幕墙。这种建筑材料所反射的光与阳关照射相比更为强烈,它会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此外,如果长期处于白光污染环境进行工作生活,容易使人的视力下降,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下降等问题。

2.2 室内环境受到污染

当前人们对室外环境污染较为关注,人们认为在污染较重的地方就在室内能够避免,但是,近年来室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会在生活居住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有害气体,引起室内环境污染。影响室内环境污染过的因素主要包括甲醛、重金属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氡气和氨气等。

甲醛主要产生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挥发到空气中,产生刺激性气体,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铅存在于建筑材料中的涂料、油漆和颜料等。铅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会影响到身体机能的发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指的是有机化合物蒸汽,产生于装饰材料、家具和燃烧的燃料。

2.3 建筑材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不同时期进行的基本设施建造,其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变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通过利用土、草、木材、石材、砖瓦、石膏和石灰等多种传统建筑材料难以实现建造跨度大、空间大的建筑,并且其不具有防水、保温隔热的优点,导致建筑的美观、防水、隔热等条件欠缺。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水平,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居住条件的舒适性、美观性、健康性的统一。

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料采集、原料制造、使用以及废弃物再生等,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出不利于人居环境的污染要素,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热岛效应等。

3 人居环境伦理观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人居环境面临多重污染问题,使人们更加渴望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环境伦理观上看,是对人居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责。因此,从人居环境与建筑材料关系的基础上,寻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这是符合人居环境伦理观需要的。

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另称为生态建筑材料、健康建筑材料和环保建筑材料,指的是具有节约能源、净化环境、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作用,其内涵在于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使用天然能源和资源,大量采用无毒无害、无污染、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材料是不同的,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制造是建立在浪费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的,同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制造过程中容易忽略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建筑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因此,容易对人居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引发人居环境上的危机。通过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可以有效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恶化情况。

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化,首先要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推广,例如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建筑材料、能够吸收氮氧化合物和悬浮颗粒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所使用加工的原料应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大量使用城市垃圾、废渣、矿业尾矿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利用;在生产中采用耗能较低的工艺和低污染技术;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重金属铅化合物,不能使用甲醛等碳氢化合物,也不能使用含汞的化合物;建筑材料的设计应该坚持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为宗旨,生产的建筑产品不仅要无害无污染,还应对人体健康有利;绿色建筑材料应该可以被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绿色化建筑材料应该减少维修成本、提高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周期。

4 总结

从在人居环境伦理观的角度进行考虑,改善人居环境就是使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化和绿色化,因此可以说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有效的实现了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人居环境伦理观,满足了人居环境伦理观在道德责任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居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王冲,王琛.人居环境伦理观与建筑材料的绿色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03):96 -100.

[2]刘海,贺镇东.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03):22 -25.

[3]汤萱.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

猜你喜欢

伦理观人居建筑材料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人居环境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