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处理的讨论
2015-08-15张晓冬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韦 冬,张晓冬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1 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
1.1 建筑垃圾受纳量大且垃圾成分复杂
据统计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5.5亿t,并逐年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50亿t左右。[1]经过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建筑垃圾的来源包括:废弃泥土、建筑拆除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物质成分复杂,其中主要包括:表层土和深层土、沥青混凝土、混凝土、废砖瓦及水泥制品、破碎器快、水泥砖、石材、废钢筋、各种废弃装修材料、废塑料、废弃金属、废气管线、废弃砂石、废弃砂浆、废弃石灰膏、废弃碎块、废弃竹木、废弃建材包装、装修废弃材料、废弃锯末、废弃金属钉、废弃涂料等。
1.2 现行的处理方式粗放单一
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处理方式粗放,垃圾填埋环境无法承受。由于施工单位利益观念较强和个人集体环保意识不足、责任不明确、缺乏技术支持等原因,在露天地堆放或掩埋成为建筑垃圾处理的最简单方式。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有90﹪未经处理被施工单位运往露天空地多的农村进行堆放或填埋。[2]大量建筑垃圾产生粉尘、金属、废弃塑料等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堆放在农村道路及耕地,出现垃圾围城现象,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1.3 政府对建筑垃圾流向缺乏监管
在建筑垃圾的产生到最终的处置,这一过程基本处于无控状态。虽然政府出台过相关的《关于建筑垃圾处理意见》的文件,但是缺乏监管部门使该项工作存在巨大漏洞。城市新建工程和改造工程等开工许可的审批管理制度部门为城市建设局,而城市建筑垃圾消纳许可、运输许可由市园林局归属管理,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管力度,给建筑垃圾的处理带来困难。[4]
2 建筑垃圾未处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建筑垃圾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一旦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为现实,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人,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完全复原。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环境、水、土壤等污染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我国许多城市的城市近郊处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建筑垃圾在堆放场经雨水渗透浸淋后,由于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重金属离子溶出,不加控制让其流人江河、湖泊或渗人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建筑垃圾废石青中含有大t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在温度、水分等综合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如油漆、沥青等分解产生有害气体,给附近居民带来嗅觉性刺激,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空气污染;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其对土壤的污染包括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5]
2.2 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垃圾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2.3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在我国,由于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必然造成材料的损坏和浪费,另外管理的不善,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中有很多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包括天然砂、塑料、金属等,这些可回收材料被混入砂土中被简单掩埋处理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现在很多建筑材料已面临枯竭,如(天然砂等),我国是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们应当提高新技术,做到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
3 其他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3.1 欧洲国家垃圾产生量及资源利用化情况
在荷兰,目前已有70%的建筑垃圾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一比例增加到90%。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建筑垃圾的倾倒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德国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厂,仅在柏林就有20多家。在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截止2002年,在德国国内已分布了2290座再生骨料加工厂。2008年德国骨料生产总量为5.752亿吨,其中再生骨料约6000万吨,占德国总产量的10.6%,不仅节约了大量天然资源,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5]
税收在建筑垃圾再循环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芬兰政府同样对建筑垃圾征税;在瑞典,若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则被征收惩罚性罚款。奥地利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建筑垃圾收取高额的排放费用,提高资源消耗成本;另外各个排放企业都购置了建筑垃圾处理设备,随时排放、随时处理。
3.2 日本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相关办法
日本通过完善的管理技术和成熟的回收技术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其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利用全过程管理对垃圾的产生收集处理和回收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通过评价和合理的规划,减少垃圾源头产生,实现建筑零排放,在建造时利用延长建筑物寿命的技术和建筑结构,同时发展强化的建筑材料技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4 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4.1 政府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应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立法工作,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的合理规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如欧共体、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方面成绩斐然,这使他们在对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上走在国际前列,所以我国更应加大力度,迎头赶上,这样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管部门要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至最后处理做好严格的监督,确保在此过程中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的出现。首先要在法律上完善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弥补目前监管体系中建设部门、城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多部门管理、责权不清的缺陷。明确建材生产者、污染者、监管者等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制定明确的处罚政策。
4.2 政府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相关产业
对于垃圾化资源化处理的相关企业,政府应大力支持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委任相关企业做好本市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每处理一吨建筑垃圾补贴一定的费用;给相关的产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减免一定的税收费用。政府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相关产业,同时也能够唤醒国民对这一方面不足的认识。
4.3 相关企业要对生产和处理技术进行创新
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与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处理利用结合起来,可形成综合处理利用体系:将建筑淤泥利用、建筑废弃木材利用、建筑废玻璃利用等列入利用方案;运用新技术制造免烧青砖、红砖等各类工艺砖制品,解决工艺砖制品的供求缺口;建立混凝建材骨料搅拌站和引进其他新型建筑机械设备,同时在工程中运用一系列新措施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例如PM2.5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建筑垃圾回收至处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建筑垃圾从源头至处理完毕的实时监控。
4.4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
从政府部门到媒体机构要做好相关的宣传活动,将社会的正能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广泛宣传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价值极高,提高从业人员和大众的环保意识,大力宣传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新产品,使人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依照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
[1]建筑垃圾资源化大有可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9)10-11.
[2]林衍.建筑垃圾正在吞噬我们的城市[N].中国青年报,2010-05-12.
[3]王罗春,赵有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赵军,靳玉飞.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及对策[J].河南科技,2008(11):36-37.
[5]陈昌礼,赵振华.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2011,42(9):77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