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

2015-08-15陈长晞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江西建材 2015年21期
关键词:砌体砂浆墙体

■陈长晞 ■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建筑砖砌体,又称砖石结构,是用石砌体或砖砌体为材料进行建造,其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但是由于连接方式和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建筑砖砌体结构变形能力差,易产生裂缝,进而会影响建筑的外观,引起墙体渗水或漏水,同时还会影响建筑使用的耐久性,降低承重能力、刚度、稳定性,甚至导致建筑坍塌,产生较大经济损失,由建筑砖砌体裂缝引发的安全隐患较多且不易发现,直到发展成为可见的裂缝,此时维修工作难以开展,因此需要对建筑砖砌体裂缝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必要的探讨,本文对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进行阐述。

1 建筑砖砌体裂缝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建筑砖砌体裂缝对建筑墙体的安全性危害巨大,不仅影响了整体美观,还影响了建筑的承重等安全性能,同时建筑砖砌体裂缝多种多样,不同建筑砖砌体裂缝其产生原因也不尽相同。

1.1 由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多发生在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大多分布在建筑物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形态为“八”或“X”形,且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严重的有房屋两端1/2 纵长,并向下发展。

由于屋面板与墙体使用不同材料,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异大,温差变化下造成的的伸缩变形牵引,使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具体分析为屋面板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可达60~70 摄氏度,而砖砌体仅有30~35 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作用,不同材料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致屋面向两端热胀,出现正“八”形缝;冷缩时出现倒“八”形缝;一胀一缩出现“X”形缝[1]。

1.2 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材料的选配不合理,通常出现在以砖砌体为受力构件的建筑中,,由于砖砌体脆性高,抗拉强度低,承载力不足,进而产生裂缝。原因是多种,柱和窗间墙高厚、轴心受拉、偏心受拉、砖平拱的竖向弯矩、墙柱的较大偏心受压等都会引起砖砌体裂缝。

1.3 砖砌体承载力不够的主要因素

1.3.1 设计失误

采用截面过小是设计失误的主要体现,同时在设计上砖、砂浆强度偏低、在钏筋混凝土人梁支点处未设置梁垫以及砌体的高厚比等构件构造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会造成砖砌体承载力不够。

1.3.2 施工错误

首先是砖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砖砌体强度与砖和砂浆的强度成正比,如果施工中使用的砖是未能按国家规定,可能造成砖的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砌体的强度就必然会降低,进而影响承载能力。

其次是砂浆强度等级偏低,也会降低砌体强度。如果使用的水泥不合格、存放时间过长或工地保管不善造成受潮、结块,存在活性降低、强度不稳定等问题;在搅拌砂浆过程中未能按配比或搅拌不均匀也会影响砂浆强度;如果常温施工过程中未淋水润湿砖块,砌筑过程中砂浆的水分被砖吸干,进而水泥脱水,不能达到水化要求,也影响砂浆质量;同时如果使用的掺合料不合格,例如砂粒粒径不够、含泥量大等,均会影响砂浆强度[2]。

再次是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够,满度偏低。主要原因有:一是砖块几何尺寸不达标,灰缝厚度不工整,在砌砖时,灰缝未得到挤实;二是砂浆和易性不好,如果砂浆搅拌时间不够或不均匀,未加足塑化材料,造成砂浆太干或骨料太粗,进而导致砂浆和易性差,挤压不密实;三是施工时砖未淋水润湿,砌筑时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块快速吸走,砂浆失去和易性。

第四还有砌体组合不合理,在建筑过程中砖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叉处不能同时砌筑,需要预留接槎,如果在接槎时咬槎不严,部位具有通缝,纵横墙不能形成整体,降低了砌体的稳定性,如果将半节砖、碎砖用于砌体上,用量大,过于集中,也会降低砌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第五是在建筑过程中打洞随意或预留洞位置不适当,在水电气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已砌砖墙、砖柱上打洞开槽,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在不允许开槽的位置打洞,又或随意预留脚手架眼,都会严重地破坏砌体结构,大大降低承载能力和耐久性[1]。

1.4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建筑体的沉降由上而下,表现成“八”字和倒“八”字形成,由下而上发展,沉降部位不同,所形成的砖砌体裂缝也不一样,当沉降部位在矩形建筑中部,且沉降较为显著的话,则“八”字形缝在房屋两端由南下而上发展,突破点在窗户的对角,当沉降部位在矩形建筑的两端,则在两端有由下往上的倒缝,突破点也在窗对角;当矩形建筑某一端下沉显著时,在沉降端形成高的斜裂缝;当沉降处在纵横墙交点时,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或者在沿窗台下角形成水平缝。

在缝的形态上有斜裂缝、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斜裂缝因为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小等原因造成的,竖向裂缝是窗间墙下基础沉降大于窗下基础沉降,多出现底层大窗台下,水平裂缝比较少见,多表现为窗间墙上水平裂缝。

1.5 因使用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过程中砖砌体需要使用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灰砂砖等材料,在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过程中如果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挥着特殊的构造不达要求会造成砖砌体裂缝。而灰砂砖具有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点,在灰砂砖砌体施工过程中常会在长墙段中、外墙窗台下形成竖斜裂缝。原因有一是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不好,在出厂的一月内释放大量热量,发生反复化学反应,体积不稳定;二是对含水率要求高,含水率在7%~10%砌体具有较好粘结力和抗剪强度;三是砖体表面光滑,粘结性差,当含水率不当,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进而导致缝间抗托剪强度低下[2]。

1.6 地震引起的裂缝

地震在烈度为6 度时会对建筑物产生破坏性,但破坏较轻;当达到7~8 度是,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大,若无抗震设防,大部分砖砌体结构可能被震裂;9 度以上地震,所有砌体结构都会出现裂缝。

地震引起的裂缝,是在地震波冲击下砖墙受反复剪切力作用产生“x”形裂缝和水平裂缝。由于墙整体作用弱,地震时墙体自身摆动导致裂缝从纵横墙交接处竖向拉裂,墙体外倾。对于地震引起的裂缝只有提前预防,需要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考虑抗震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施工、规范施工,圈梁的布置、拉结情况及构造合理。

2 砖砌体裂缝的防止措施

2.1 避免设计不合理产生砖砌体裂缝

如果墙砌体裂缝设计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砖砌体裂缝,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察当地实际情况,精确计算砌体结构的荷载,并充分考虑砌体结构的间接作用,并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准确计算,以避免温差造成墙砌体变形裂缝[3]。

同时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中,结构应力求规则,如难以避免,平面形状有存在不规则现象,应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独立规则单元,避免墙体因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缝,一旦发现应先加固结构,后处理裂缝,必要时可在处理前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防墙体突然性破坏。

2.2 因地基不均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产生裂缝,需要在建筑物施工前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将地质情况彻底整理清楚,确定地基处理方法,认真控制施工质量,合理设置沉降缝、承重墙体,并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能,地基不良的应进行有效处理。

在沉降缝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地基因素,将房屋划分成刚度好的单元,尽量不转折或少转折,并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加强空间刚度。同时在上部结构的刚度、整体性上要加强,尽量减少顶端的门、窗等洞口,并且房屋体形力求简单,间距合适。

2.3 避免温度裂缝的措施

温度裂缝多是因为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异大引起的,因此在安排屋面保温层过程中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形变,屋面施工的时间挑选上应避开高温季节,并缩短工期。在屋面挑檐设计上,可采取分块预制或顶层圈梁,并与墙体间设置滑动层。对房屋屋面长、平面形状复杂或构造不规整的房屋,可隔一定距离将楼盖、墙体有关构件断开,设置成若干小单元,大大减小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产生的拉力,防止产生裂缝[2]。此外,按规定还要留置伸缩缝,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影响,保持伸缩缝内清洁,避免碎砖或砂浆等杂物填人缝内。

3 小 结

砖砌体裂缝多种多样,产生机理也不同,同时对其防治方法也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消除产生裂缝的原因。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或者削弱其影响。在处理上凡涉及结构安全、裂缝变化剧烈的,应迅速加固补强;若变化缓慢,仅对外观有一定损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注重表面修复。

[1]陈鹏.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22):192.

[2]刘明昆,于杰.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10,14:615.

[3]程伟鹏.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5.

猜你喜欢

砌体砂浆墙体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论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