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制度体系建构探究
2015-08-15陈静孙栋梁神彦飞
陈静,孙栋梁,神彦飞
(1.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250002;2.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250002;3.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山东 济南250100)
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速率与广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会工作与生活已经被新兴传播媒介——互联网所全方面覆盖,互联网甚至已经变得与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基于强大互联网的存在,“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不再是天方夜谭,也成为了一种现实,并且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刚刚成年或者未成年的不成熟阶段, 他们对新事物、新思想充满着兴趣,因而极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 互联网对其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形成与建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乃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因此,笔者将在对大学生受网络影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认真探索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因素,旨在借助互联网无与伦比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并进一步探索开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
(一)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
1.网络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1)网络以其独有的高速性、广阔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等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力度更强。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宣传海报,班会、年级会以及与学生进行传统的面谈。 此外,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方便及时地关注全球时事;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新闻、要闻;还能自主学习到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发展情况以及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等等,最终达到扩宽视野的目的。 互联网打破了校园与外界的壁垒,开拓在校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信息的新渠道, 大大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2)网络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普遍性的基础上,也带来了更多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借此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时对学生引导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科学。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迅速扩展以及学生电脑配置率的急速上升,大学生逐渐在网络论坛中开辟出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虚拟校园”。 在这个“新空间”里,真实的反映着学生们的生活热点、学习与心理状况以及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集。 在这里, 同学们可以毫无顾虑,张扬个性,发表看法,畅所欲言。 由于网络采用的是非实名的“昵称”、“马甲”,学生的真实想法,生活动态几乎全部有所体现。 教育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网络帖子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学生的心声,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找到最恰当的入手点[1]。
(3)网络是个互动的媒介,视、听、读、写,图文皆备,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显得更具感染力,影响力。 对于从小就一直接受说教式管理的高校学子,在面对这种新的方式时,也会主动提高自主的接受性,真正理解、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出发点,从而使教育加倍收效。
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络是广阔、多元的,这意味着它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适合大学生关注的信息,因此它会多方向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信息交融在一起,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好坏信息难以区分。 因此,在面对这些信息时,由于同学们阅历浅,明辨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就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被左右,在是与非的方向判断上选择错误,甚至极易导致偏激情绪。 充斥于互联网中的糟粕,有些是纯负面的,有些是大学阶段还不应该触及的。 由于大学生的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还有所欠缺,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不会甄别, 最终对其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被引入歧途。 从而对学生自身, 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2)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沉迷于虚幻世界,虚拟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大大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是虚拟的,它虽然与现实社会有所交集,但网络中忽略了现实中的身份,采取较为自由地交流方式,在为人们交往提供更加轻松的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 网络中,可以结识有着相同兴趣的朋友,对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压力, 也可以无所顾忌地与他们分享。 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最真实地表露心中所想, 进而可以收获到网友的帮助与排解。但网络为人们营造的这种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长期沉浸在网络的“假面”中极易造成学生在面对现实世界时应变能力的下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时,学生对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在下降。 与此同时, 由于长期缺乏面对面交流,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像在网上那样得心应手,最终导致在现实中沟通交际的不畅。 在网络中, 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现实中却因对他人缺乏信任而常常寡言少语,把自己封闭在网络虚拟信任的世界里。 这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发展快速,处于一个整体不断提高的良好状态,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对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认识不足,观念不开放
在陈旧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下, 有些院校依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比较片面的认识。 他们只看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困难, 而没有看到其优势与前景。 因此仍然在等待、观望,而不采取实际行动,真正主动去利用网络的措施就更是几乎没有。甚至有些高校还存在“谈网色变”的情况,对待网络是一种完全消极抵御的思想,这直接延误了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最佳时机。[2]
2. 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速度缓慢,形式不灵活
目前, 有些院校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而导致所制作的网站质量不高,内容粗糙,版面布局不恰当,功能也仅仅局限在作为一块向学生单向发布新闻信息的区域,没有向更高的互动层次发展。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网站建设较好,但是日常的维护工作不到位,更新信息不及时,而有些虽然及时更新且看上去内容丰富,但实际上形式单一,且大多为枯燥的消息以及传统的教育文章。 这些做法一是大大忽略了在校学生在网站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没有将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思想、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融入其中;二是大大忽视了网络传播“新”的特点,这就很难让学子们去关注这样一个单调乏味的网站, 更别说让其从中受到有效的教育了,并且很容易造成校园网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变得形同虚设。 此外, 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网站内容大多局限于发布和本校所开专业相关的学生需求信息, 包括相关的文字、图片报道、视频编辑等等。 而缺少一条与其他学校、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纽带,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制度体系缺失,网络监管不力
“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全面渗透”是当前网络全方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网络仿佛一把锐利的双刃剑, 一方面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好地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捷径,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在形形色色包装之下的消极负面的思想观点获得广为传播的机会[3]。 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 往往采取过于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 由于意识观念的落后, 对大学生不恰当的网络行为甚至置之不理而放任自流, 对院校宣传网站缺少足够的重视。 并且由于缺乏经验,有些教育者在处理大学生网络活动时往往只会采取那些简单的、粗暴的管理手段,如:封堵、关停等。 所以对学生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激发了学生们的抵触心理, 甚至波及到其他工作的开展。 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正处于半成熟阶段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因此他们在网上更加容易受别有用心人的迷惑与煽动。 有些长期沉迷网络的学生,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的“三观”产生了扭曲,这大大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局面。
4.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缺乏专业人才,网络环境维护不当
基于现有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很少有学校能具备在对网络知识、技术精通的基础上, 还能擅长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者的技能素养水平不高表现为一方面是具有很多教育经验且政治和教育专业理论素质较高的中老年教师网络知识技能极为欠缺,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网络知识技能水平的青年教师则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政治理论方面修养不足[4]。 有些高校即使有负责网络建设的专业人员,但由于“人少工作多”的特点,让相关教师异常忙碌,过度劳累而没有太多的精力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最终导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水平仅处于很低的维持状态,没有新颖的内容。 并且,由于人员匮乏,不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大都是由兼职人员管理, 或者是临时借调来的非专业人员。 这就会导致这一方面的师资队伍业务素质不过关,人员数量也很不稳定,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制约力。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制度体系建构
针对上面提出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采取不断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制度体系来解决和改进。
1.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制度体系
早在2005 年3 月31 日,就有一篇题为《积极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的文章被《光明日报》所刊载。 报道意在强调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巨大的意义”,并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它要求我们,扬长避短,积极发挥网络的独特优点,广泛传播健康观念,力争形成网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把握住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网络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的交流起来更加真切、 深入、方便、及时;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做好规划,逐步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的各项优势,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求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开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2.建构高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制度体系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建设一支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尽管我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诸如如何客服传统偏颇观念对网络进行全面的认识;如何遵守网络原则;如何较快捷地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等等。 但是,各高校必须有着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客观地、全面地对网络的作用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首先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新兴媒介,并进行积极地利用,从而才能有效地引导同学们来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信息, 关注校园事实。 只有结合学生真实情况,发挥网络这一新媒介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思政工作全方位的保持先进性。 高校应该积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提倡教师主动从网络上搜集信息,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把有特色的教学科研成果、学生活动等移植到网络上来;此外,还要加强学校相关网络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可以选择一些本身具有计算机特长并又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鼓励他们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另外,可以借助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热情,建立一支学生管理员队伍,给予学生部分版块的管理员权限,由其管理维护网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也可以在学生中起到宣传与带头作用,有利于加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使用; 对那些为本学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 应予以奖励。 只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借助网络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才能使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建构校园网络行为规范制度体系
为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诸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 网络, 这一新媒介的出现也必然会对原有的规范体系形成不小的冲击。 近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方面的负面问题更是不断显现出来。 为了规范网络行为,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地方法规、网络管理、域名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五类国内立法[5]。 但是,网络规范的树立速度远远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 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健全,网络行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尤其严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延伸, 影响面的扩大,互联网早已不再是最初那个纯粹的“看不见、摸不着” 的虚拟空间。 对于这些思想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生们来说, 在某种情况下网络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社会的影响。 尽管我们在完善相关网络规范制度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依然不健全,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长处。 第二,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 法律规范的教育。 力求让受教育者自觉养成健全的法律意识和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令他们在网络中也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外,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是学生免受网络糟粕的侵害。
4.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色内容制度体系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必须要始终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兼具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要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内容设置上首先考虑的重点。并且,教育者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真正适合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网络信息受众广泛性的特点,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造更多适合于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6]。 另外在贴近学生实际的同时还要及时增添优秀的理论文化,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使大学生在声像结合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中更好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促进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党政方针政策,挥舆论导向功能,助大学生提高事实辨别是非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大学生思想、 学校氛围。 网站建设时注意开辟党团建设、学校新闻、校规校纪、校长信箱等频道,以此向广大同学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5.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工作相协调制度体系
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来说, 建设高校校园网站以展示校园风采并宣传本校特色已成为每所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尽人意。 尽管部分高校在网站建设上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学生们常常觉得网站只会发布一些枯燥乏味的方针政策,因此心理上对这些网站存在排斥。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校园网站就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面重要旗帜,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一块重要战略阵地。 因而, 学校在网站建设上不仅要考虑如何丰富宣传内容,还应该自行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网站内容,最后形成自觉浏览网站的习惯。
(1)主导文化方向。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方向是引导其树立正确观念的前提。 对待重大政治问题, 大学生必须拥有正确的认识。 高校应该及时将党在当下与未来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大学生,并带头引导其去了解学习,而不能因为大学生的反感与排斥而忽视这一核心工作, 放弃主导方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尽管这一工作不好开展,但是一旦做好了, 大学生的内心才能充满正义。 只有当大学生内心方向正确了,其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才能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 至于如何开展此项宣传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可以通过邀请校外学者做报告、组织大学生开主题班会、进行网络宣传、召开读书会等方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向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正能量。
(2)利用好网络这块“无形展板”。高校教育者可以有意识的把党团建设、学生活动、升学就业等实用信息发布在校、院网站上,真正让网络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比如各种奖项评优的公示,学校学院活动的新闻报道,生活的提醒,考研、就业信息发布等。提高了实用性,自然会提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当然, 也可以让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人、 创造者。 因为大学生自己的东西才是其真正需要的,才是其他同学想要看到的。 所以,可以把网站部分板块建设交给大学生来负责, 适当的把话语权交给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提倡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造与自我发挥,让大学生自己去寻找网站吸引人的素材。 这样既锻炼了大学生, 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3)把网络建构成师生交流的坚固桥梁。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利用好网络强交互性这一特点,打造思想交流互动的广阔平台。 对于网络上一些公开的热点话题,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经历积极地以正面的语言给予回复, 用官方的思想进行引导。 教师应该学会在网络论坛上发现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找到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与大学生在网络上开展平等的沟通交流,鼓励大学生加入到网络社交圈中,发表自己对事物的态度与看法。 在讨论中, 教师应该针对某些错误的思想与言论, 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纠正。 对于与某些特殊大学生的交流,其有自己的想法,可能还不愿意与更多人分享其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理解尊重这类学生的选择, 并要更加及时而真诚的回答这类学生的问题。在后期,要主动为这类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缓解疏导学生的各方面压力, 使其保持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设立网络辅导员这一职位,利用网络这一同学们普遍接受的媒介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建立一个意见建议板块,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倾诉心声的平台, 学生在此版块可以反映在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大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回复,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校园建设与大学生发展,最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会收到以往传统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4)稳步开展网络教育,不急于求成。由于传统观念存在时间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并非是大众可以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要耐心的逐步进行。 首先可以从大学生干部开始宣传,进而让其带动身边同学,最终逐步推广到每个学生。 教育方式上,可以先采取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汇报班级情况,上交电子材料等方式让学生适应网络在教育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可以达到让这些学生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的目的。 然后, 慢慢地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和生活学习服务类的信息推送到每一位大学生手中, 这样一步一步通过学生以点带面的方式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
6.建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察、评价制度体系
高校能否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高效的开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是否有一套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察、评价制度体系。 这个体系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上到领导体制、队伍建设,下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创设、版面设计、教育效果等多方面。对这些要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邀请相关校外专家辅助学校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 并且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学院申报材料、材料展示、集体投票等环节评选先进,对先进个人、先进事迹进行表彰,进而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真正构造起一个层次广、多方向、高度互动性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机制,牢牢抓住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用网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探寻生活乐趣、学习真知的新窗口,接受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人、塑造健康人的目的。
网络,作为一个覆盖面日益增大的新媒介,在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同样是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一把利器。 虽然网络也有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正确的使用,依然可以将这把双刃剑的负面作用压缩到最小,使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用。
[1]李红艳.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59-60
[2]卢 英,吴维彬.对院校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10-12
[3]罗建晖.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 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8-90
[4]周敦文.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5-66
[5]刘正斌,积极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1),87-89
[6]易 鹏,李荣华,徐晓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