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睡美人》中的病态美与意识流写作

2015-08-1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睡美人江口意识流

李 芯

(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002)

一、川端康成与晚期重要著作《睡美人》

《睡美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这部小说时,川端康成已经年届花甲。小说发表在1960 年到61 年之间, 以在杂志上连载的方式发表,中间还因为其他杂事而搁笔半年。

《睡美人》这部写于川端康成晚年的小说具有很大的荒诞性,其寓意也相当深刻。 长期以来,各种研究甚多,解读也莫衷一是。 其实,如果从川端康成写作的整体性来看, 这部小说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川端康成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透露出强烈的恋母情结与处女崇拜。 无论是《伊豆的舞女》还是《雪国》都是在提到这类的主题。《睡美人》在创作年代上,属于川端康成的晚年作品,所以在恋母情结、处女崇拜之外更有着深刻的哲理性。 比如那种“入魔”、“入佛”的哲理阐释,还有那种生死轮回之感。 整部小说透露出巨大的颓废与失意,与此同时诗意的语言和内在性的抒情让这部小说又具备着独特的美学价值。从这个层面来讲,它既延续了川端康成小说的永恒主题也是川端康成小说的一次飞跃,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遗憾的是,虽然川端康成的作品进入中国甚早,但这部小说却鲜见评论。如果有的话,也往往集中于对这部小说“变态心理”的批判和矫正。实际上,这与长期以来我国读者传统保守的心理有关。当然,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变态心理,但这并不是小说中着重表现的。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性无能”老人在歌舞伎馆抱着昏睡的美少女胡思乱想的龌龊故事,实际上,如果仔细阅读便可以看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年届花甲、垂垂老矣的男人对青春追溯,对人生的反思,对各种过往的忏悔。小说主人公江口曾经五次前往这个妓院,在其中一共碰到了6 位熟睡的美少女,每一次来到那里,松口产生的感觉竟然都是不同的, 这每一次都是江口对自己的精神救赎,通过追忆、思索、反思、忏悔,一直到最后回归生活,安于平静。与其说这是一次肉体的享乐,不如说是一次灵魂的解放。

二、日本式的意识流写作

意识流写作是兴起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写作技巧。 这种写作技巧在欧洲乃至美国文学界都有着较多的运用。那么什么叫做意识流写作呢,其实就是通过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挖掘与描述,完成小说人物的塑造。意识流写作与传统的人物心理描写有着相同点, 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点。 意识流写作与传统文学中的心理描写都是对人物内心的一种描摹, 然而两者的侧重却是不同的。 在传统文学中,人物心理描写是为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所服务的。 但是在意识流写作的小说中, 心理描写或者说潜意识的描写几乎构成了小说叙述中的大部分。 意识流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意在展示人物内心各种隐蔽、细微的活动,而这种写作不必然要求对人物形象塑造负责。

意识流写作是一种更加自由的写作方式, 这种手法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游刃于小说写作的局部或者整体,写作节奏可快可慢。 然而,意识流写作往往会形成理解的鸿沟,大段心理描写往往给读者留下晦涩难懂、跳跃断片的印象。 所以意识流写作并不是任何作者任何类型的故事都适合采用的写作方式。 目前, 世界公认的意识流名作有很多,比如美国作家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等。

对于川端康成而言, 意识流是其热爱且惯用的一种写作方式。 作为日本较早接触西方文学, 并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的日本小说家, 川端康成俨然是一位先锋作家。 无论是《伊豆的舞女》、《雪国》还是一些短篇小说,川端康成都在小说中运用到了大量跳跃性的想象,梦幻般的描摹,琐碎的回忆。 令人称赞的是,川端康成在运用西方意识流写作技巧的同时并没有大量照搬这种写作手法,而是将其本土化,进行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改造。 具体表现为日本审美化的偏向、日本本土化的故事架构以及深深的日本气息。 需要指出的是, 川端康成在早年既深深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 从这两种文学对川端康成的影响来看, 日本古典文学对川断康城更多的是故事架构、题材的影响,但意识流则几乎构成了川端康成小说写作技巧的大部分,其小说中各种美感、意义的呈现无不大量的借助了意识流写作手法。 可以说意识流写作正是川端康成借以在文学海洋翱翔的羽翅。

具体而言, 川端康成的意识流写作是与日本文学传统里那种“细微、精致”相互融合的。

在《睡美人》里,川端康成不厌其烦又细致入微的描写江口老人的复杂心理。 比如在第一次见到那个如花似玉的二八艺妓时,江口产生了一种“短暂的幻觉”,他联想到自己年轻的孩子们, 又想到那些自己年轻时交往过的女人。 然后,江口又从这种幻觉里回到现实,之后又展开各种关于情爱的联想,对照当下自己的处境,将其孤独感衬托的格外清晰。 而在描写江口老人服用安眠药后,川端康成大量描写了人物心中的梦魇,这是借助于梦幻的描写手法。 这其中表现出江口老人内心那种惶恐、胆怯、悲哀。 如此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在川端康成汪洋恣肆内心的笔触下体现的,表现的恰如其分、自然流畅。

在《睡美人》中,川端康成利用这种写作方式,让整个文章洋溢着浓厚的病态美。 意识的流动是深入内心的,也是充盈着东方审美韵味的。 川端康成运用这一先锋写作技巧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迟暮老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悲观时代里的病态美学

《睡美人》作为一部与女性有关的小说,对女性的审美无疑成为整部小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川端康成描写了女性的裸体美,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江口老人内心的幻想, 淡淡的透露出一种恋母情结。 将一个垂暮老人与昏睡如死的少女放在一起,整部小说又带有强烈的死亡气息。

川端康成于196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他的演讲名为《我在美丽的日本》,他在篇幅不长的演讲稿中提到日本文化对中国唐代文化的吸收, 他谈到了平安朝文化的诞生,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深深影响。

在川端康成看来,日本文学是袖珍而美丽的文化,从内而外的透露着一种幽玄而静雅的美。 那是一种浸淫于多年古典文化中的日本, 那是建立在茫茫太平洋上飘渺的亦真亦幻的日本。 川端康成正是继承了那种属于日本古人般神经质而梦幻诗意的写作气质。 有意思的是,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经历了突飞猛进,然而那种归属于自然的美学特质却没有因此而流失。 不过, 川端康成并不是仅仅沉醉于这种自然美学,而是努力在那种古典美学的传统中追求关于美的新发现,也就是借助意识流发掘新的美学。

那么,川端康成文学中的“病态美”又是来自哪里呢?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 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原子弹在长崎和广岛爆炸、美军登陆、对中战争失败以及战后美军对日本的挟制。 这些都很大程度上让日本处于变革之中。 在日本当代人看来,日本正经历着“劫后余生”于是,无论个人与时代的悲情都反映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 那种悲哀而病态的美学,成了川端康成内心世界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情绪投射在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中,就是那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山口,他怀念逝去的岁月又有着难以抚慰的享乐欲望,但他本身的举动就蒙上了深深的一层悲观气息。 而当山口老人看着眼前青春的裸露肉体时,他想到竟然是死亡。 整个小说中, 带有强烈的病态审美意味,同时那种“美的徒劳”也体现的恰到好处,充满了巨大的生命不能承受的悲哀和覆灭。

《睡美人》这部小说,借助意识流的写作技巧,描写一个老人内心的性爱想象。 不得不说,这部小说与《源氏物语》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他所描写的女性是纤弱而妖媚的,他有一种隐秘的美感,充满幽玄的色彩,既有着强烈感官冲击力又有着强烈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除了与《源氏物语》有着共鸣之处外,《睡美人》还与日本著名的《枕草子》有着一种精神性的呼应。 《枕草子》是日本文学史上一部难以忽略的扛鼎之作。 这部小说有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哀怨, 也透露出深深的美感。 这部写于日本武士政权时期的小说,有着对社会变革的深深悲观与世间万物的无限悲悯。 这种写作背景, 也正是《睡美人》的作者川端康成所经历过的,一个在二战中满目疮痍又寻求变革的日本,有着挥之不去的悲哀,也有着自然流露的颓废。 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表面上追求享乐, 内心却是在努力挣扎着寻求忘却。 在那些浮华的世界里强颜欢笑无疑是痛苦的。 川端康成《睡美人》里的山口,有着压抑的情欲有着悲伤的暮年,有着内心的五味杂陈,最终这些都汇集成一种巨大潜意识,贯穿在他的脑海和一举一动中,散发出浓郁的病态的美学韵味。

在《睡美人》中,作者努力追求的是一种唯美主义。川端康成曾经在日本参加过新感觉派运动,他大胆的冲破传统羁绊,对女性的美进行大胆的表现。 在《睡美人》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对女人腰、臀、嘴唇、双腿、手的细腻描写,有着对一个女人“美丽动人”的大胆表现,甚至有着着色浓郁的性描写。 小说主人公江口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他有着完美的家庭, 自己早年还有一番事业,而自己的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和和美美。但是,年老的山口因为心灵空虚而需求刺激时, 却发现了自己内心巨大的悲观和哀愁。 他面对那些裸露的美好的肉体时,竟然会有着复杂的内心,谈不上欲望和冲动,有的却是无限的惆怅,甚至差点流下眼泪。

山口老人一开始就被作者赋予了 “精神贵族” 的身份。 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在自己的晚年去妓院。 这是一个晚节不保的故事,来自道德谴责和内心的拷问,都在折磨着他,而正是因为这些,那些涌动的意识向我们逼真的刻画出一个老者矛盾的内心世界。

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中,有希望重塑古典美的愿望,然而,在这个悲观的时代,川端康成却也只能让那种病态而绝望的美学肆意流淌。 这是一部借助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奏响的病态美学狂想曲。 有评论家评论这部小说时,称他是“一部越努力写真实就越是徒劳”的小说。 关于山口老人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 那种借助山口老人视角若即若离,游走于各种思索中的绝望而悲观的美,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的大江大河,在并不曲折的故事里,最终在流淌到主人公内心的悬崖时,激发出大浪滔天。

[1]孟庆枢.川端康成《睡美人》解味[J]. 日本学论坛. 2002(02):78~80.

[2]刘劲予.试论川端康成《睡美人》的美学意义[N].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5(04):54~56.

[3]孟昭毅;俞久洪.变态心理与病态美——川端康成《睡美人》初探[J].国外文学. 1988(04):41~46.

[4]郑淑蓉.武嘉林爱的单向通行——川端康成《睡美人》浅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6):91~95.

[5]段启云;范广融.川端的人性善恶与美丑观——从《睡美人》 看川端晚年的内心世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N].2014(03):19~20.

猜你喜欢

睡美人江口意识流
《睡美人》
水中睡美人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探析
睡美人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