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浅析
2015-08-15解恒岩
解恒岩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类信息交互的方式,使得现代人的生活、生存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作为高校,更是这种变化的体验者,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 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认清网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可以改进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的必然性
1、传统的就业工作方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所有需要。 传统的就业工作主要通过课堂、讲座、论坛、宣传栏等方式宣讲就业相关政策,传授职场礼仪、简历制作、面试等就业技巧,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就业咨询,但这些工作方式受时间、地域和学生自觉性的限制,渠道单一,使就业政策、招聘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就业疑问不能及时得到答复。 在收集就业信息方面,过去往往通过信函、报纸等方式,收集面较窄,信息数量有限,传递速度慢,信息往往会超过期限。 这些就业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信息化就业工作的新要求,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限制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果。 而随着网络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观念已经形成,就业工作也逐渐脱离了传统方式,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依托网络, 搭建信息交流与供需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通过网络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必然。 与其他就业工作方式相比,网络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极大地丰富就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网络具有快捷性。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便捷,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获取、整理到传播信息的速度, 使毕业生与就业指导人员能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解疑答惑,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及时了解彼此的情况,方便双向选择,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是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可以服务于政府、企业、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服务于高校、毕业生,不受服务对象的限制。毕业生可以登录政府网站、专业就业网站查找就业相关政策,可通过网络查找就业信息,制作个人简历信息,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开展网上面试等方式求职。 三是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 无论是毕业生、用人单位,还是政府部门、学校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就业相关信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可以将自己有关资料, 进行静态图像链接和动态音像链接, 方便单位求职招聘时随时查看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减少了各种费用,增强了工作效能。
以某高校2012—2014 年对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调查为例,每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类就业网站”均排在“人才招聘会”、“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等其他就业渠道首位,分别占20.28%、39.44%、39.49%,且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就业网站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介入与普及,高校也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的优势
1、优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提高就业工作效率。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事务性多、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政策性强的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能有效地促进就业工作的规范、科学、有序和高效。 高校可以通过网上管理系统录入、查询、修改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毕业生信息的即时管理和维护;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毕业生信息,分析毕业生生源分布、各专业就业地区、就业率等情况,保证了相关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学校制定就业工作政策、修订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设置、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依据,大大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
2、拓宽了就业指导的途径,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就其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就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 心理特点,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有时会产生焦虑、无所适从、恐惧社会等心理问题,有时会产生不明确自身定位、不了解就业市场等就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给予积极引导和解决。以往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是学校组织一些考取职业指导师的、有经验的老师开设就业指导课或邀请人社部门专家、校外企业经理、优秀校友组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考研等一些实务性技巧的指导。 但对于这种就业指导形式, 课程课时一般不长,很难进行细致讲解,毕业生参与讲座积极性不高,往往走过场,很难达到对每一位毕业生进行全面地指导。 而网络以其独有的优势远远超过其他载体, 已成为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首要途径。 就业指导人员可以在网上开辟 “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案例分析”、“就业咨询”“职业测评”等板块,向毕业生传授就业需注意的问题及求职、 面试技巧等信息。 毕业生可以登录各类就业网络查找各类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和就业形势等信息,也可以根据其测评结果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 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胜任的工作,尽量做到人职匹配。 同时通过网上咨询平台, 毕业生可以倾诉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与困难,方便毕业生与就业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交流与沟通。
3、促进了毕业生、用人单位有效沟通,拓宽了就业渠道。
毕业生可以制作个人简历, 通过就业网站进行自我宣传,实现网上自荐求职,并能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用人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向用人单位投递电子简历。 用人单位可以将单位的资质资料、单位介绍、招聘信息等上传至就业网站, 全方位地向毕业生介绍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方便毕业生通过网络查询;用人单位也可以浏览各高校的就业网站查看学校的整体情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及专业介绍等信息, 随时查看毕业生注册上传的自荐材料,并通过网络向有意向的毕业生发送面试通知,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网上面试招聘。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实现直接对话和交流, 甚至在网上直接签约,使招聘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1、网络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不够,需要不断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就业网都设置了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政策法规等栏目, 只是简单罗列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就业技巧、就业相关政策等内容,“上传”了事,除了招聘信息外,其他信息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但诸如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如何指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服务需要进一步增强。 此外, 就业网站在深层次服务上还很薄弱,对高校相关专业的供求状况、薪资水平及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需进一步开发。
2、网络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和虚假信息。 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网络制作还存在漏洞,大多数高校就业网不能自动屏蔽不良信息的传入, 无法通过网络系统自动识别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只能依靠就业工作人员通过管理系统审核,绝大部分审核人员还需要处理许多其他就业相关工作,存在审核不及时、批量审核等问题,有可能导致毕业生弄虚作假,随意更改个人实习实践等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夸大公司实力,发布虚假就业信息甚至出现诈骗行为。 同时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发布的涉及隐私的信息,可能被别人窃取、利用,造成名誉、经济上的损失。
3、网络的宣传不够,毕业生的点击率不高。部分高校缺乏对就业网的有效宣传,网站的知名度不够,访问量较低。 有些高校就业网提供信息形式单一, 信息更新速度慢,对就业工作的指导缺乏有效性,有的毕业生认为就业网对于自身就业的帮助不大,对网站的关注度不高,甚至不知如何利用就业网求职就业, 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网站的良好运转, 网站的实用性和使用率不高。 以某高校2014 年对毕业生进行“是否经常浏览学校就业网”的调查为例,结果表明经常阅览学校就业网占34.38%,不经常阅览学校就业网占49.88%,不知道的占15.74%。
4、网络建设水平不一,不能有效整合信息。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同,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同,就业网站建设参差不齐, 水平差异较大。 大多数高校就业网缺乏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人员,不能很好地对网站进行实时维护和管理,不能保障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 此外,各高校都是独自搜集相关信息,自行维护各自网站,学校间信息不能相互流通、相互交换和相互分享,学校与社会网站一般以建立友情链接进行联通,不方便网站相关信息的查询,各类就业网站的信息整合度不高。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的对策与发展思路
1、丰富网络就业指导服务内容,扩充完善网络功能。要设计符合学校特色、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便于访问和浏览的就业网, 即时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法规政策、就业指导和招聘信息,为招聘单位提供信息查询和发布的渠道。 进一步建立网上就业与心理咨询,促进学校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答毕业生就业与心理方面的问题, 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动态,随时解决用人单位的疑惑与困难。 加快引入网上职业测评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积极开设网络课堂,便于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学习生涯规划、就业技巧等内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网站管理平台设置数据统计功能,自动汇总统计毕业生信息、 用人单位资料及招聘信息等数据, 并及时分析这些数据, 了解学校就业工作相关情况, 以便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供求状况对现有资源进行分配。
2、维护网络安全,加强信息审查力度。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站信息技术支持保障,建设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完善就业网双选平台, 严格审核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注册信息,毕业生填写的个人信息必须经过学校审核才能发布,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必须提供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材料供学校审核,学校也可向单位所在地方主管部门调查。 同时加强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双选过程的监控,及时删除虚假招聘信息或求职意向,以确保其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加强网络宣传,提高毕业生利用网络的积极性。要加强就业网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中的影响,通过统一组织学生注册就业网及校园活动等方式, 在毕业生中推广宣传;通过电话、邮件邀请用人单位注册就业网或举办网上招聘会等方式,吸引更多单位注册,增加网站信息量,提高就业网在用人单位中的认知度。 要重视与政府部门网站、 学校相关专业企业网站和其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有选择的建立友情链接,大力宣传推广就业网。 同时要丰富就业网络的服务层次,为学生提供信息浏览、互动交流、个性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吸引毕业生浏览就业网各类信息,积极利用就业网求职就业。
4、重视网络环境,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建设。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安排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网站的运营和维护, 监督网站信息安全, 并对其进行培训,促使其掌握一定的网络操作和技术开发技能,并根据工作需要,更新陈旧的设备和就业管理软件,维护网站质量,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提高就业工作效率,为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还要加强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人才网站的相互联通, 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各类网站就业信息交流的快捷、顺畅。
网络在极大地方便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 也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看到就业网既为就业工作带来的益处,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为毕业生创造清洁、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他们利用网络顺利就业。
[1]蒋西河,张小林.就业管理网络化趋势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曲晓莹.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初探[J].职业圈,2007,(4).
[3]孙玉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网络建设[J].工会论坛,2005,11(5).
[4]张贵英,张祎.就业管理网络化趋势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J].管理学家, 2014,(4).
[5]岑俊静,梁静,马其浩.网络时代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8).
[6]温海红,文成,李燕.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