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2015-08-15简冠群岳世忠
简冠群,岳世忠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践教学都会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教学目标,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的“一人难求”已经暴露出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会计学课程属于基础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当务之急。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出现了弊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据调查,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创新能力很是一般[1],一方面,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与目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式有关。 事实上,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就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潮流,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可是, 很多高校进行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实践教学微乎其微,或虽然有实践教学环节, 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的 “一人难求”。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拉近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还可以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
首先,加强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利用会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进步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远见卓识、务实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 这些能力只能通过实践强化、实务训练才可以培养。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围绕着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接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一系列流程,从原始凭证的获取,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报表的编制, 让学生认识到完整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而不仅仅停留在做会计分录上。 从而拓展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其次,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 会计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 是学好各专业的基础。 其实践教学丰富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用三位一体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让课堂变的更加逼真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还可以让老师走出课堂,激发老师的思维能力,不断蹦出新点子,实现教学效果的质的突破。 同时,通过实践,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证数据资料,增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实用性。
二、 构建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类专业涉及专业种类多, 行业多, 岗位复杂,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在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教学。 比如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 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要侧重于会计的流程,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侧重于进行资金的预算。 其实质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利用会计知识为其专业服务,培养的是一种理念。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复杂性给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加了难度。 但是,本着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践时, 要兼顾管理类各专业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创设一定情景化的条件,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与用的有效融合。
(二)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会计专项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因此, 各阶段的实践设计从项目和内容上要相互联系,不可割裂。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会计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从各方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专业实践方面, 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干中学,即扎扎实实的学到了知识,又实实在在的增强了实践能力,且更情景化。 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实习,通过实训熟悉会计业务,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实习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管理要进行跟踪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要保证能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 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 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纵观国内高校, 会计学课程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同步的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所构成。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涉及会计学课程相关教师的“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的“如何学,学什么”两方面,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也围绕“教”与“学”展开。
一方面,会计学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会计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企业实践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企业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
另一方面,学生应实现自主性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提出不同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会计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
学校在制定会计学课程具体实践教学目标时, 应结合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特色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与企业各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企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计学理论知识认知目标。 通过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加深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2.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目标。 通过参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和技能,能够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基本上岗要求,并且能熟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驾驭综合知识的能力。
3.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会计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专业工作内容的理解,增强竞争力,可以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实践教学目标来开展。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应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基础实验(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凭证类别、 出纳单项业务、 会计单项业务等)、综合实验(出纳登记日记账、会计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和仿真虚拟实验)以及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按基础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会计学的认知实践教学活动。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初步接触会计的开始,有关会计的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比如账户的结构、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借”和“贷”的涵义等。 大都是描述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因此,根据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将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或一则小故事引入其中,进行会计的转换。比如,可以用同学们日常的花销来让同学们理解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 会计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是一门技术上, 会计实践有手工帐和电算化两种,因此,在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时也分为手工实验和电算实验。 但是,不管是手工帐还是电算化,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实践教学活动都分为设置账户、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 具体来说:
①单项训练。单项训练属于基础训练环节,主要让学生们熟悉出纳和会计的职责、出纳和会计的业务流程、凭证的内容、填制凭证的方法和凭证的审核程序。
②综合训练。综合训练要和单项训练紧紧相连,填制准确无误的凭证后,就要进行对账、结账、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报表。
③仿真虚拟实习。 甘肃政法学院采用的网中网软件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环节。 从实习岗位的选择到实习业务的单项和综合训练都很逼真, 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3.会计创新活动。 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暑期和寒假实习、学年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暑期和寒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由带队老师负责到实习基地实习, 也可以采用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但不论是哪种实习方式,都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实践内容, 并由学校进行最终考核。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感悟进行论文的撰写,激发创造力。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良好的保障体系,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也一样,只有加强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确保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各项措施落实和运行。
1.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运行管理。在国内外都大力提倡实践教学的今天,大部分的高校都有一个较好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岗位明确相互指责,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2.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要求具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完备的会计实验技术条件和会计实训场所构成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三个重要条件。 该体系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着应用型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成败。
①会计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会计学教师是会计学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强调的,它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完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校可采取以下方法建设“双师型”团队:一是在会计软件培训师的帮助下,进行会计软件的学习;二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会计学教师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学习,通过实训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三是“请进”企事业单位的老会计、老专家,聘请企事业单位的老会计、老专家对教师、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他们到学校兼职。
②校内外实践场所建设。 一是通过校园网实现会计软件的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会计软件的学习,而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二是建立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弥补校内资源不足的缺陷,学校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发挥会计学科优势,与工商企业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会计作为应用型学科,单一的教学法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尽可能结合单位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1] 洪燕云,谢忠秋.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 胥悦红. 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 民族教育研究,2007(04).
[3] 孔令夷. 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05).
[4] 张余华.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1).
[5] 孙忠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06).
[6] 祝群,郑美仙.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龙岩学院学报, 2011(02).
[7] 黄丽丽.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