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性研究*

2015-08-15王瑞君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王瑞君

(1 济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2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国,社会观念进步带来价值理念多元化,随之社会成员价值观的苏醒、价值观取向多元,人们在价值观选择方面拥有了更大空间与自由度,同时产生了各种价值观冲突、困惑。受多元化的影响,走在社会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多变化,既与上代人认识不同,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由于多元价值观冲击,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效果被严重削弱了,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性分散与弱化。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主流意识形态,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高职教育既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可避免地给高职院校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基于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性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 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对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当时学者们对盛行的相对主义德育理论与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反思, 1966年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的《价值观与教学》一书出版,在书中路易斯·拉斯提出了价值澄清德育理论。197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洛克奇提出,价值观是个人或社会偏好某种行为方式或生存目标的持久性信念[1]。英国政府于2002年开始倡导“公民教育”,加强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2006年5月,时任英国高等教育事务官员的比尔..拉梅尔就提出所有学龄少年应接受“英国传统价值观”的教育,指出多元文化促进的同时,凝聚英国人的精神,加强学生们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欧盟、英联邦和移民的情况可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应让他们认识到不同社会群体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在培养多元文化、言论自由、宽容、公正等价值观同时,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在《人的类型》中提出六种价值取向:经济型、理论性、社会型、理论型、审美型和宗教型。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1月15日通过的共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一“共同价值观”在新加坡社会价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社会价值取向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价值形式和取向起着统帅与引领作用。

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这些学者主要是从事价值哲学研究,对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关问题他们一般是从哲学角度探索和思考。影响比较早的是北京大学薛汉伟教授在1989年发表了《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概念中的地位》,王锐生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和1990年万智先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三篇重要的文章,也由此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的序幕。特别是在2005年我国学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深入研究。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各国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在此把价值观概念的界定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最看重的标准、原则、品质,它是人们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观念的综合,也是精神文化中相对稳定和深层次的部分,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2 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2.1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苏醒了民众价值的同时,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弱化价值导向的效果,逐渐分散高职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

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程度加剧,大学生们接触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在成长中除了逐渐适应传统与现实的差距之外,还受到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信仰等不同方面的冲击,因而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牵引。在重新思考价值观的同时,面临价值选择上的迷茫与困惑, 当然也会对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疑虑,也对当前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判断标准产生疑惑,消解了他们初步形成的价值认同。

2.2 价值观多元化反映了社会进步与开放的同时使价值导向遭遇困境, 增加了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难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行业内部竞争与合作带来不同的利益差异,也产生不同的层次交错的利益结构。这样一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进步和开放,使人们选择的空间更多元,应该说人类自主性的增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多元化价值可能会使一部分民众对社会基本的价值判断失去方向。多种价值尺度和价值供给并非人人适应,对于还处于对社会好奇、模仿的稚嫩时期高职大学生,多元性势必造成了他们对基本价值选择困惑,构成职业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难。

2.3 思想多元化提升了个体的主体地位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价值自主之间的平衡打破,影响了高职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当今社会,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必然同一, 社会价值不必然为个体认同,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更崇尚个性与自由,更多倾向于自我一些,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也颇具差异,当社会更多群体对社会的认同度发生弱化的同时, 必然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认同的构建。单一的价值导向方式已难以应对多元化、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方面,多元化背景下探索价值导向的方式,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是当务之急。

2.4 生活、学习与就业多重压力导致非理性的价值追求

根据调查有80%以上的高职大学生是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家庭收入偏低,而且农村家庭供养一般是两个至三个孩子,这无疑有严重的经济负担,当用于支付了上大学学费所剩无几,即便国家和地方政府有贫困补助,也仅仅解决的是少部分学生的压力,因此周末和寒暑假外出兼职打工的高职学生不在少数,由此高职学生生活压力可见一斑。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2+1(2年校内学习、1年的顶岗实习)的方式,专业课程压缩为两年,知识的认知、理解和巩固相对紧张。而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择业时更面临着的学历压力。最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前视为“精英”的学子们成为了普通的“大众”,我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630万,2011年是699万。随着每年应届毕业生增加,大学生们就业压力增大。这些无形的压力造成了高职大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若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没有把压力转变成动力,长期的郁闷、无聊,不仅会导致他们丧失斗志,往往易受到非正面价值观的引导,受到社会某些不凭借自身努力奋斗而暴富的畸形价值追求的影响,如前不久如郭美美之流。

2.5 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尚需普及强化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形成重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的现象。但受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人才需求正转向第三产业,同时社会信息技术发展使得社会、企业的需求更强调大学生们社会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内涵素养的提升恰恰需要人文学科的教育。经调查高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缺乏了解,这种重理轻文的教育方式使一些大学生不重视陶冶道德情操,生活庸俗,甚至道德滑坡。

3 增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

3.1 从学校角度

首先,建立健全教育体系

不可否认,中国的学校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学生家长把学习和品质培养也寄托于我们的学习,社会更把学历和品质联系起来,国家需要有用的人才,更需栋梁之才。在此,笔者认为高校首先应是培养合法公民,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作自立自强的合法公民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其次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调研,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紧贴人才定位方向,科学合理把专业教育与人文内涵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强化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机制,保持正确的原则导向。第三方面是在教育内容设计上以丰富并贴近生活题材感染和吸引大学生,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使高职大学生理解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从而内化为其自身的价值观。最后是教育理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义工和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和生活,逐渐理解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社会,珍惜生活,同时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并要求其完成实践报告,将此作为专业课程考核要求。总之,当教育内容与实际真正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才能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再有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丰富和正面导向的校园文化创设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会极大促进整体的集体价值正向引导。以校园网络、宣传栏、人文讲堂、校园的社团活动主题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健康健全的人格,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是加强教育工作者师德建设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它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谋生的手段,更意味着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责。早上起得比鸡早,深夜执灯挥笔,或批改作业,或书写辅导员日志,或完善着下一堂课程的教案与课件,看似清闲却累在其心,薪水不比小摊贩多。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更有着职业奉献精神。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再次强调师德建设,原因在于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带动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通过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守职业道德, 把德育教育融于专业课程教育当中,不仅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可培养了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促使他们提升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态度、能力和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自己价值观。

3.2 从学生主体的角度

首先应积极主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大学生要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全面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是基础。首先是根据专业设置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认真理解和领会相关内容,并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探讨。就新一代大学生来说,咨询快捷,对于我国发展时事政治和党的重要的报告和精神了解更容易和更迅速,积极参加学院开设的各类人文讲堂、学术报告等。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学习, 正确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正确辨别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分支,看清会现象本质、明确方向,自觉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其次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评选学生干部时,都会从思想觉悟、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奉献精神等方面加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出任班委、学生会和大律会以及社团的学生干部,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优秀的素质,在同学们心目中有较好的信任度和较高的期望,对普通同学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性,无意中对一般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高职大学生要真正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志愿者活动、扶弱助残、环境保护等使学生在实践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标准为判断指引。在社会实践中他们能真实和多角度地接触社会和自然,随着对社会和自然的了解程度深入,自身的专业技能不仅得以提高,而且其爱岗敬业的观念和品质不断增强。在实践中培养了大学生们吃苦耐劳、诚信守信等方面品质以及感恩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将来涉足社会极大地提高其适应的能力,从而更好提高他们自我认知的能力,在外部世界进行准确的思想定位、就业定位以及生活定位,不断完善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把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进而主观上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构建各界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氛围

任何个体离不开社会群体的整体影响,当社会群众,包括大学生们的家庭成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这样的意识会“传递”和“遗传”给高职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目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面向群众的范围广,影响面大,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宣传作用,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到群众当中,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通过各媒体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呼声、意志和愿望;通过正面信息渠道及时地传播国内外的各种信息和客观事实,正确影响和引导社会民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1]杨明,高静.成功走向职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1-32.

[3]王丽丽,张森林.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

[4]吕振宇,李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5]戴钢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育质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8.

[6]王瑞君.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10).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