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5彭志红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文明

彭志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一教育。大学生有着较高文化层次,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对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意识,把生态文明观内化为自觉的理念,提升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同时,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内涵,高校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引导他们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别人,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促进自身的道德完善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因此,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紧密,影响重大,任务紧迫,形势逼人。

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并且在客观现实中影响到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

1.1 厉行节约的美德传承不够

近年来,随着西方拜金主义的渗透腐蚀,“超前消费、过度浪费”在不少地区已成为一种主导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很多受到长辈的溺爱和娇宠,缺乏历练,很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因此,当代大学生中有的大吃大喝,造成食物浪费;有的为追求时尚而不断更新废弃尚能使用的物品;有的为了生活便利而追求“一次性用品”;有的为了耀富挣面子,一掷千金购买奢侈品;还有的大学生,生活上相互攀比,竞相追逐高档衣服和化妆品等等。

1.2 生态知识的学习运用不够

众多高校大学生对当今存在的生态问题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生态知识的了解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调查显示,“您对生态文明的概念了解得怎样?”选择对其内涵比较熟悉的只占12%,其中68%的同学对生态科学知识关注甚少或者是一点也不了解;“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谁的责任?”选项“共同的责任”的占了82%。由于高校传统教育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忽视生态知识教育的现象,使得一些大学生生态意识淡薄,生态文明观念落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1.3 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不够

在道德认知上,大部分学生赞同大自然与人类应当和谐共荣,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2010年5月,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组曾对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在“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选项题中,83.51%的学生选择“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其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态环境影响”。但仍有5.69%的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管理者,利用自然资源天经地义”,这些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1.4 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不够

由于教育的推进深入,虽然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生态保护类活动也日益增多,但基本上局限在单一的考察、咨询、探险等。在调查问卷中有统计显示:对“看到别人破坏公物、浪费公共资源,您的态度如何?”表示反对的只占60%;“为了整体利益,需要您做出牺牲,您的态度如何?”愿意牺牲的占47%;“发现企业把污水偷排放到河里,您会怎么做?”去举报的也只占21%。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却未能真正付诸行动, 带有明显的消极从众或功利心理,更无法去带动自己周围的人,缺乏积极主动性,知行分离,坐而论道。

2 对策的思考

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注重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创新、拓展教育平台、强化校园建设等基本途径,高起点、深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建设人才,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1 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在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下,具有不同的教育形态及其相应的教育价值观。所以,高校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源和基本保证。(1)要确立现代教育价值观念。首先,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阻碍,建立起生态观念,并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其次,让大学生构建起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精神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2)要将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从德育的本质看,是要构建受教育者道德素质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必须也应该包含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各高校在德育课程中要适当增加生态形势、生态伦理等生态相关知识,把传统的道德责任从人类自身扩展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在教学上开拓思路、拓宽视野、丰富内容。

2.2 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设计

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的现状,各高校应加快改革步伐,从创新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优化“顶层设计”。(1) 创新教育模式。国外利用课程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多学科渗透模式和跨学科单一模式。前者是将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后者是从各学科领域选取有关生态科学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较为有效的课程模式是以跨学科单一学科课程组织模式为主,多学科渗透课程模式为辅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课堂建设。也就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在其它学科中渗透生态知识教育,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实践活动。(2)创新课堂教育内容。首先把生态文明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高校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把权利与义务扩展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用一种极强的责任心来看待人和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把生态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其次将大学生的社会生态责任观教育融入法制教育当中,适当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2.3 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1)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特色专题网站。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载体的优势,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特色专题网站。通过制作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主页,开发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软件和数据库,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浏览该网站,使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网站在学校的指导和监督下,具体的日常网站管理工作可以交给“生态文明协会”或“生态保护协会”等相关学生社团。(2)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高校要成立生态文明教育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等。同时,要让大学生广泛参加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社区,在实践中感悟生态文明素质内涵,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2.4 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

(1)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首先应科学地规划、设计和维护好校园生态环境,整个校园的设计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景观要与自然景观协调,从物质上遵循生态学原理;其次要以和谐性和科学性发展的理念完善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让师生员工从制度上遵循生态管理学原理;再次从高校科研优势入手,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精神氛围。(2)打造“绿色大学”。我国有关部门早已明确提出,要在全国高校中逐渐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绿色大学”的创建,其本身就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环境条件与氛围,可以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在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3 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内在要求,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1]张文利.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2014.

[2]饶世权,鞠廷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4):66-68.

[3]周晓阳,胡哲.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建设人才,2013(28):213-214.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对不文明说“不”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文明歌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