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2015-08-15蒋卫娟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新课改有效性

蒋卫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江苏张家港 215621)

近年来,生物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高中生物肩负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和影响下,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应试教育影响下对分数的追求,以及生物课时少而学科知识广而抽象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广大的生物教师在新课改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导致新课改在落实的过程无法达到真正的效益。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特征

1.1 问题特征

生物教学具有问题性,教师思维灵活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物态度,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物学科问题性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生物学科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等综合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1]。

1.2 探究特征

探究性是生物教学的主要特点,高中生物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还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结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及掌握知识情况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生物实验,促使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转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积极性和热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够在日后学习中,自主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为构建生物学科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2]。

1.3 实验特征

生物学科突出特点是实验性,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不仅是生物学科魅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而且,部分高中生认为生物的本质就是实验,生物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物学原理。另外,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即便是小实验,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3]。因此,教师可以将生物实验作为教学工具,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2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教师素质偏低、学生缺少现代意识

通过对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调查可知,我国部分高中生物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对新课改进行深入研究,缺少对改革后生物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现有的生物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物技术,阻碍了生物科学思想、方法的实现。另外,学生缺乏现代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有效性。并且,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过度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致使高中生物教学陷入困境,无法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4]。

2.2 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

诚然,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影响下,在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当调整,然而,却忽视了对教学资源进行相应改革和优化,在习题和试题选择方面,没有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即便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单纯的重复知识点,难以为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另外,高中生物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物教学需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进一步发展[5]。

2.3 课堂气氛过于形式化

目前,一些生物教师认识到课堂气氛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却不尽人意,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过于形式化,没有达到深化高中生物知识的目的。因此,改善教学气氛,采取正确方式和途径为学生构建有效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3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3.1 培养学生现代意识

学生缺乏现代意识,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培养学生现代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现代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不仅担负着“教书”重要任务,还承担着“育人”这一责任,应适当偏重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并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生物科技人才[6]。

3.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作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有效途径,为了能够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掌握情况,为自身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提供支持,而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能够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大胆提问,并将内心真实想法讲出来,为学生日后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轻松的开场白,“病毒DNA在侵入大肠杆菌后,不仅抢占领地,还将其毁灭...”的方式介绍病毒DNA,拉近学生与教师及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深入学习DNA分子百分比计算奠定基础。

3.3 结合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教学提问作为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教师通过设计灵活、新颖的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探究性等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梯度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子一代都是高茎,没有矮茎的原因是什么?”、“而在子二代中,出现了矮茎的原因?”等,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4 优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改革,丰富了生物学习模式,例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由传统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基础,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例如:高中生物教学涉及很多实验,“细胞三维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等,依靠一个学生力量是无法顺利完成生物实验的,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互相协作,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7]。

3.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完全取消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实现,但是,为了能够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在考试评价基础上融入其他内容。例如:教师除了将成绩看作一项衡量标准,还可以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创新等实际表现作为衡量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不会过度关注分数,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素质与能力培养上,是推动高中生物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3.6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生物教学质量,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完善和优化生物教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注重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个人职业素养。首先,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新教学内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完善,增加阅读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等,提高生物教学技术水平;其次,教师要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侧重将基础课程与理论教学结合,并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4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改影响下,为了能够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需要认识到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教学提问环节,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进一步发展。

[1]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8(03):259-261.

[2]阿米娜·买斯地克.谈生物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20(05):12-14.

[3]唐丽娟.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1,10(8):158-159.

[4]王晓君,徐继存.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有感于济南市柳埠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实验[J].当代教育科学,2013,14(01):265-267.

[5]白广辉.巧妙运用课堂有效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09,12(05):123-125.

[6]郝雪,龚大洁,王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4(07):456-457.

[7]陈飞.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教研),2010,15(08):78-79.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新课改有效性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