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级女干部率先实行延迟退休的思考
2015-08-15王妍舒张宗鑫
王妍舒 张宗鑫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
延迟退休长期以来一直是饱受各界争议的话题,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最终出台和落实持有不同的态度和声音。2015 年2 月28 日,中组部和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 周岁退休,这既体现了国家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也表明了延迟退休话题走到了试水的关键时期。而且,《通知》在对规定的女干部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作出延迟退休的说明时,允许这部分群体在本人提交申请的基础上,可以在年满55 周岁时自愿退休。这种弹性机制给试水期的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灵活性,也为更多的社会公众逐步转变观念、认可和接受这项政策做好了铺垫。
二、延迟退休具有重大意义
1978 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来,这一基本国策在缓解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推行也产生了老龄化加速到来的负面效应。国家统计局2014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比为15.5%,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比为10.1%。据学者预测,截止到2050 年,大约每三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的年龄将超过60 岁。中国的银发浪潮将偕同未富先老问题加速到来。
针对当前老龄化现象严重、养老金空账运行等迫切的现实问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2013 年11 月15 日,党和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将制定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自提出至今,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也存在着诸如延迟退休仅仅是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等解读。应该看到的是,国家将延迟退休放在顶层设计的位置,有其全面综合的考虑。
首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仅有约26.9%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较差,且69 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有不少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有着丰富的工作岗位经验和领导管理才能。因此,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其次,从养老金收支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部分积累制的统账结合模式,即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模式与实施积累制的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由于存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制成本、预期寿命与实际退休年龄间的差距以及双轨制留下的巨大资金缺口,导致目前我国养老金存在着空账运行的问题。根据相关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以弥补全国约200 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这对于当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全国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等社会公众担心的问题而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此,延迟退休对于应对老龄化压力、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从全世界退休年龄的角度出发,发达国家的男性退休年龄为65 岁, 女性的退休年龄为60-65 岁,而发展中国家的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0岁,女性多为55-60 岁。近年来,国际社会为缓解老龄人口负担、寻求减轻国家养老压力的新方式,纷纷采取了延迟退休的措施。如美国早在里根总统时代,即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 岁提高到67 岁;法国于2010 年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0 岁提高到62 岁,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必须年满67 岁退休;德国从2012 年开始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 岁;日本逐步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65 岁,男女分别从2013 年和2018 年开始实行。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
与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相比较,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早,特别是中国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 岁,这在国际劳工组织所调查的160 多个国家中属于退休年龄最早的。因此,国家率先从女性劳动者开始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具有重要的破冰和引领意义。
三、处级女干部率先实行延迟退休具有可行性
1951 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对退休年龄作出了规定,男职工年满60 周岁退休,女职工年满50 周岁退休。1955 年,国家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规定为55 周岁。这一男女区别开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男女不一致的退休年龄逐渐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阻碍。《通知》的出台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先行试水,既能够有效地保证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稳步推进,又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体现了国家对于女性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从产业结构、预期寿命、文化技能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来分析,处级女干部率先实行延迟退休是完全可行的。
(一)产业结构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的工业化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期,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因此,在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背景下,当时的劳动力岗位以体力劳动居多。由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体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国家为保护和照顾女性,在1951 年的《劳动保险条例》 中明确规定女性劳动者比男性劳动者提前5-10 年退休。这一规定有着强烈的时代特点,是经济发展特殊要求下的产物。如今,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劳动力岗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女性劳动者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因此,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会造成女性劳动者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缩短了其领取薪酬和缴纳养老金的年限,从而容易使其陷入经济困境。
从工作性质而言,《通知》 中所涉及的率先实行延迟退休的女性群体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即她们大多是以个人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作为创造业绩的源泉。因此,延迟退休率先从这一部分高级知识女性群体开始,而没有规定“ 一刀切”式的全体女性劳动者都开始实行延迟退休,一方面保证了国家对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劳动者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完全实行打开了制度缺口。
(二)预期寿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 年度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2012 年,中国人口的总体预期寿命达到75 岁。其中,男性人口的预期寿命约为74 岁,女性人口的预期寿命约为77 岁。而根据世界银行之前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口的总体预期寿命在1965 年之前还不到50 岁。通过世界性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在50 年间增长了近20 岁。因此,我国沿用至今的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缺陷,1951 年的《劳动保险条例》与如今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脱钩。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具备切实的可行性。
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女性预期寿命普遍高于男性的预期寿命。《通知》中涉及到的高级知识女性更是在预期寿命上明显高于男性劳动者。这部分女性劳动者通常身体素质优,学历水平高、经济状况好,具备更现实的延长寿命的条件。因此,延迟退休以正、副处级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先行者,从生理层面上讲也具有可行性。
(三)学历技能
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的女性比重不断提高,2013 年,女研究生共有87.8 万人,占全体研究生总数的49.0%,比2010 年高出1.1 个百分点。从统计显示的性别角度来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亚于男性,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所具备的的知识和技能比男性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早于男性提前退休无疑对人才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通知》涉及的高级知识女性大多学历水平比较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年龄越来越晚,而对于技术或管理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又比较高,因此这部分群体从毕业到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年龄一般会接近30岁。若按照之前规定的高级知识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 岁的话,她们的职业生涯时间仅仅不到三十年,而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这部分女性劳动者退休后将会有二三十年的闲暇时间。由于养老金的计发是由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所共同决定的,若不延长高级知识女性的退休年龄,则她们退休后将比同样年龄、受过同等教育、参加工作时间相同的男性劳动者少领取5 年的养老金,而这5年中高级知识女性也会比相同条件的男性少领取5 年的工资福利,这样可能会使得某些高级知识女性陷入经济困境,同时也不利于激励女性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
(四)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的男女干部比例仍然存在严重失调的问题,女干部资源比较短缺。此次延迟退休率先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这部分女性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更多的贡献才智,另一方面能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女干部创造时机,进而逐步改善我国的人才结构。
55 岁时的高级知识女性正处于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最为成熟的黄金时期,同时其子女长成、家务较少,有更好的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作岗位上。此时若要这部分女性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则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容易使其产生失落感。因此,过早的退休年龄也使得高级知识女性们大多选择了返聘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或者另谋职业,这也就使得许多退休的高级知识女性边就业边领取养老金,这实际上违背了养老金的发放初衷。因此,延迟退休既能够解决这部分女性劳动者过早退休产生的一系列身心问题,又能够保证养老金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结语
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我国决定自2015 年3 月1 日起落实《通知》的内容,是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下的必然选择。《通知》的出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女性的尊重和社会的进步,从产业结构、预期寿命、学历技能和现实需求四个方面来看,正、副处级的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率先实行延迟退休,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和可行性。
[1]周文芳.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必要性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2]曹丽华.延迟高级知识女性退休年龄的必要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02).
[3]刘元春.养老金缺口与延迟退休[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0).
[4]郑功成.积极理性看待渐进式延迟退休[N].经济日报,2013-11-27(5).
[5]阎毅强.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J].老龄科学研究,2014(12).
[6]崔达.发达国家弹性退休机制分析与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
[7]吴雷.论延迟退休的制度悖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8]倪娜.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人口——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
[9]霍海燕,陈辛未.实施弹性推行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1).
[10]吴芙蓉.提高退休年龄研究述评[J].学术理论,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