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县梯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08-15李小艳

陕西水利 2015年6期
关键词:陇县田面坡耕地

李小艳

(陇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陇县 721200)

陇县的梯田建设历史悠久,农民修地的习惯一直在延续。尤其是随着农发流域水保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以工代赈坡耕地整治项目、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我县的梯田数量在逐年递增。据2012年水保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已累计建成梯田面积23.14万亩。然而笔者近日下乡却注意到一个问题,修成的梯田地经若干年的运行,如今已满目疮痍,破烂不堪,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和资料查证。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遭破坏的梯田地中水毁梯田所占的比重最大。由于超标准的降雨,致使梯田拦蓄能力经受考验,部分梯田为六七十年代所建,设计标准偏低,难以抵御十年、二十年一遇的暴雨冲刷,地埂被洪水拉成豁口,水土严重流失,形成新的坡耕地。

(2)质量普遍不高。工程质量管理存在弊端,由于每年的农建量大面广,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田面的平整度、地埂的坚实度都存在一些问题。

(3)管护不到位。群众护埂意识不强,对修筑地埂的意义还不能真正理解,为多种地不惜将地埂挖翻,使得梯田地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洪水径流顺势而下,祸及一大片。

(4)村干部为图省事,在全面规划、集中连片修成梯田后,并未履行承诺将地重新划分到户。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块坡地,原本并排由两户人家耕种,实施坡改梯后,修成上下两台水平梯田。但就是因为村上没有重新划地,两家人只有埂上埂下种田,耕种极为不便,所以才会有群众把地埂挖翻,久而久之,梯田地荡然无从,新的坡耕地又一次形成。

根据调查资料,按梯田的质量大致分为4类:

第一类,合乎设计标准,埂坎完好,田面平整或成反坡,土地肥沃,在设计暴雨情况下未发生水土流失。

第二类,边埂部分破坏,田面基本水平或坡度小于2度,土地较肥。

第三类,埂坎破坏严重,没有地边埂,田面坡度在2度~5度之间,遇暴雨地面产生径流就有水土流失。

第四类,埂坎破坏严重,没有地边埂,田面坡度大于5度,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群众投身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陇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大沟深,塬面狭小,致使耕地少,平地更少,多年的实践证明,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梯田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印发传单、制作标语、悬挂横幅、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动员,使梯田建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唤醒了广大群众对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投身梯田建设的使命感和保护治理成果的责任感。

(2)重视措施配套,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道路是梯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紧密结合,同时进行。修建道路应掌握的原则:(1)便利耕作,便利交通,一般要求能通行中小型农机具。(2)能引路洪归田,路面略向内倾斜,防止路洪下沟,分段加修小土埂,并与梯田埂相连,分段拦蓄。(3)由于施工期间车碾人踩,地表坚硬,渗透和蓄水能力低,因而需要抢时深翻,使土壤能在高温多雨的伏天经受暴晒,接纳雨水,进行熟化。(4)坡地经过新修平整后,由于挖填影响,造成了表层土混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掺混了一些生土,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如人“久病初愈”,必须进行测土培肥,提高地力,使当地收成不减产。

(3)采取植物护埂,发展地埂经济,保水保土创增收。

坡耕地修成梯田,地埂占地一般都在10%~15%之间,地埂占地多少因原地面坡度和梯田田面宽窄而异。若能将这部分土地利用起来,将会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地潜力得到有效挖掘。通过这些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梯田埂坎种植根系发达的黄花菜、小冠花,栽植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树种,效果特别突出。一方面护埂,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

(4)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及办法,创建优质精品工程。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一是积极推行“四制”管理。对梯田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标,选择有实力,施工经验丰富的企业承建,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三控两管一协调”的作用,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三者形成合力,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还委托质量检测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对于质量标准低,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责令返工重建,不留隐患,从根本上杜绝“应付田”。完善验收程序,专门成立验收小组,在工队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坚持“精确、公平、公正”的原则,逐地块实地丈量验收,建卡登记,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制,没验收人员签字,财务上一律不予以核销。

(5)坡改梯后及时重新分配土地到户,使梯田工程永续利用。

为了突出规模效益,优化配置各项措施,往往有针对性的选择坡度较缓、面积较大的地块,打破界限,连片规划,规模治理。所以在工程实施前夕搞规划设计时,项目村应指派专人该对原坡耕地丈量登记到户。再工程实施后,按照“实事求是,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土地增减比例实行土地同增同减,充实尊重群众意愿,灵活掌握,议定好初步分配方案后,上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集体讨论、决定,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让群众满意和放心,使梯田工程永续利用,效益正常发挥。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陇县田面坡耕地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
陇县社火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