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思考
2015-08-15张克阳许兴坤
张克阳 许兴坤
(汉中市灌溉试验站 陕西 汉中 723002)
水库是汉中市水利行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历年的防洪抗旱、生产生活供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市社会发展、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做好水库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提供可靠保证,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成为各级政府、各级水库管理单位和水利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水库管理工作现状
汉中市现有水库363座(包含21座电站水库),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和9座中型水库(含电站水库)都设有专职的管理单位,安全运行管理比较规范,技术人员齐备,各项观测开展正常,大坝检查监测工作开展有序。59座百万方及以上的和64座重点小(二)型水库设有专管或兼管机构,配备有专门管理人员开展水情、雨情观测,运行较为规范,但是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其余由集体管理的180多座小型水库由乡镇或基层水管站指导管理,大都落实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人员,但存在技术人员匮乏。市属三大灌区管理的10座小型水库也都由灌区管理单位直接负责,管理比较规范,技术人员有保障。21座电站水库管理机构和人员相对齐备。60余座由村组集体管理的水库,其运行管理较为粗放,大多由村组安排临时人员或养殖承包者管理,从管理制度和技术层面上讲尚属空白状态,其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农业灌溉水费或承包养殖收入,艰难维持。纵观全市水库管理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①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在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中缺乏专项经费投入,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很多设施设备无法得到维护和更新;②管理队伍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很少,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欠缺,运行管理制度和规范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个别水库管理人员缺失。③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落后,水库观测和监测数据严重缺失。很多小型水库没有观测设施设备,原有的设施设备已老化失修,无法使用。
2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运行管理方式方法简单滞后
汉中市为数最多的是小型水库,受人员和经费等制约,基本上没有专设的水库管理单位,《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无法得到实行,只是由水库养殖人员和村组代为管理,形式简单,管理粗放,日常巡查资料和观测数据基本上都没有,更谈不上技术方面的管理,形成安全隐患。乡镇不少水库管理单位对于水库的安全预防准备不足,没有完善的应对预案。由于水库运行管理模式简单,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个别水库管理单位认为所管水库不承担防洪调度任务,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未按照要求编制《水库防洪调度预案》。所有水库基本没有编制《水库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更谈不上按照预案要求开展演练。
2.2 小型水库的安全检查及观测未开展
在水库的检查和观测工作中,汉中市大中型水库由于人员相对稳定,设备相对完整,观测业务开展正常。小型水库,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水库的检查观测工作开展十分简单,缺乏系统和专业的检查观测设施;很多水库受设备和技术制约,未能开展观测和监测工作;部分水库未严格执行水利部《水库工程管理通则》SLJT02-81的要求,日常巡查和检查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实施观测的水库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也是问题很多。
2.3 水库的工程效益低下
汉中市的水库受工程自身不足和运行管理的制约,工程效益普遍低下,小型水库的主要的灌溉效益和养殖效益不能保证正常水平。而其他的防洪、旅游等效益更是大打折扣。而水库运行管理更是实现水库工程效益的核心,我市水库除过本身的灌溉、防洪、养殖等主要效益外,水库大多地处丘陵地带,水库范围及周边植被和林业资源优势明显,空气质量好,景色怡人,例如南郑县的陈村水库,每年菜花节的时候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而水库管理单位自身并不能在这些水库资源上取得多大的效益。很多未能有效开发出来。小型水库还停留在简单的养殖和土地租赁收益上。水库的旅游效益偏低,与自身的水库水资源和库区自然风景资源不相称。而水库效益差也直接影响到水库管理的有效开展。如何在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下最大化的发挥出水库的效益,成为各级水库管理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3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推行水库管理规范化、管理人员专业化和安全监测专业化、促进水库效益的提升,是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也是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发展方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水库运行管理工作。
3.1 水库管理规范化和创新管理模式
(1)是管理要求上的建议:市级水行政主管要以《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水建管(2008)187号)对水库管理单位划定时限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促进水库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行管理。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水库工程管理水平。县级水行政部门要严格检查各个水库管理单位《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水库管理单位要积极推行OMS手册在水库管理中的应用,完善各种水库管理制度和预案的同时,对水库管理人员针对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进行培训考核,实施水库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管理模式上的建议:针对小型水库没有专设水库管理单位,安全管理和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建议利用现有县区的乡镇水利管理站的人员和技术力量优势,将区域内小型水库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推行管养分离的模式,确保水库运行管理的专业化。这样就解决了小型水库管理和技术的问题,运行管理和发挥效益上也能起到更好的整体下效果;(3)建议制定《省级水库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经费(小型水库按4万元~5万元/年·座),明确水库管理单位或管护人员职责,制定并落实水库安全管理各项制度。以片区成立专业养护专业队伍,承担水库养护维修业务。逐步实现维修养护体系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3.2 安全监测工作要制度化和持证上岗
安全监测作为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各级水行政部门要严格要求,在设立和实施上形成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并以县区或者联合体形成的水库管理单位为中心,建立完善的观测资料分析和考评。在水库管理工作中,核心是人的管理,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能才是水库运行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才是水库这个硬件能正常安全运行的核心软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库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水库管理人员培训,将学历教育与岗位证书培训相结合,将脱产学习与在职日常培训相结合,将长期培训与短期轮训相结合,注重职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水库管理队伍。水库管理人员要逐步达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组织相关的技能和资质培训,逐步实施持证上岗准入制度,力争在以后的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中做到关键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3 水库综合效益要常态化和促发展。
水库的防洪、发电、供水、灌溉和养殖等效益必须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才能实现,若水库管理粗放,水库的效益不能实现,还会影响到水库的运行管理。从实现效益来思考,首先要全面完成水库的确权划界工作,重点在小型水库。只有在明晰水库资产的基础上,进行除险加固和工程建设,保障水库能够正常运行,水库管理单位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实行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科学配置,增加水库蓄水能力,提高水库综合效益。水库管理单位根据水库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特色旅游,引入企业和个人投资以农家乐、垂钓、露营、徒步、骑行等目前流行的旅游形式和当地的旅游团体联合开发适合各个水库特点的旅游产业。距离城镇距离近的水库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库和城镇人口集中的优势,实现工业和城镇供水,在库区和景区修建水上娱乐和健身锻炼设施,吸引消费。通过库区旅游收益的增长,补充管理单位经费的不足,也能够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促进水库的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
4 结语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是确保水库安全的核心,各级政府要把水库运行安全管理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来认识,按岗位需要提供专项经费保障和人员编制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要十分重视水库安全运行行业规范的制定,落实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运行管理设施设备的操作维护标准;各水库大坝管理单位更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强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新科技的学习引进;水库管理也要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库优势,积极发展供水、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实现水库效益的常态化;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水库工程安全法规,认真履行各项水库管理制度。只有落实各项内容标准,我市的水库运行才能实行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水库才能安全运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这也是未来现代水库管理的必由之路。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