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及发展建议
2015-08-15张慧琴
张慧琴
(绛县水务局,山西 绛县 043600)
1 绛县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1.1 小型农水重点县工程
2013年度小型农水重点县工程涉及卫庄、陈村、南樊、古绛4个乡镇,张上、新三、雎村、增村等2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67万人。2014年,省水利厅下达了《关于绛县201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变更的批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更新机井22眼,配套水泵48台,输变电线路3.751 km,安装变压器3台,渠道防渗25.46 km,渠系建筑物490座,修建引水管道1.449 km,管灌160.381 km,安装出水口及保护装置2701套,修建井房、泵房计56座。目前,已完成土石方量13.32万m3,砌石0.06万m3,混凝土0.352万m3。新打机井13眼,总进尺2860 m;更新配套水泵38套;新建机井管理房46处,建筑面积848 m2;开挖管槽97.5 km,安装管灌89.8 km,新建出水口1793座;渠道工程完成土台土方建设21.52 km,U型渠现浇14.25 km。
1.2 新增粮食产能工程
2014年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工程地点在冷口乡的宋东、宋西、宋中、东冷、西冷等5个村庄。工程包括水源工程、灌溉输水管道工程两部分。水源工程对项目区内老化失修的水泵进行更新,共更新配套水泵8套,新建井房7座,铺设PVC输水管道22.5 km。工程实施后,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6.67 hm2,年节约水量达28万m3,节约土地3.47 hm2,年增产粮食30万kg。
2 主要做法
2.1 严密部署,明确责任,强化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工程项目有序顺利运行,确保工程质量,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水项目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并定期召开项目领导组会议,部署任务,查找问题,细化措施。各乡镇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项目区所在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末级渠道项目领导小组,层层把关,一抓到底。项目实施前,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与项目区各村签订了《投劳折资协议》和《工程建设合同》。同时,将小型水利建设的好坏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的标准,对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与领导干部的晋升奖励挂钩,以此推动小型水利建设。
2.2 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了由建设单位、质监站、群众代表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范,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中工程量较大、时间较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符合施工资质要求的单位承建。在建设过程中,以“三检”为标准,严格把关。
2.3 建章立制,层层把关,规范财务管理
近年来,该县先后制定了《水利工程项目立项申报与管理实施办法》《绛县水务局农水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管理工作依据》,规范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加强了计划资金的管理工作,强化了物资采购和资金支付程序的监管工作。为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制定完善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所有资金进行了拨付控制、使用控制、审计控制。首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保证资金到位;其次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后续的跟踪检查审计提供了保障。
2.4 落实惠农政策,搞好末级渠道建设
一是把省政府末级渠道惠民政策,财政资金的补助原则等宣传到每家每户;二是加强组织协调,细化部门责任分工,整合部门资源,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倾力支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使财政资金在水利建设中发挥最大效能;三是因地制宜确定管护模式,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夯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基础。
3 存在问题
3.1 劳力组织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用工有的实行“一事一议”,有的按户派工,有的出钱招工。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者较多,“一事一议”徒有形式;按户派工对一些无劳户、贫困户来说不太现实,造成劳力组织困难。
3.2 投入缺口大
末级渠道建设任务艰巨,而国家对末级渠道建设的投入只是补贴性的,群众筹资能力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稳定的投入来源。
3.3 实灌面积逐渐减少
该县许多地方面临农业灌溉难题,由于水源、灌溉渠道及灌溉水价高,导致实灌面积逐渐减少。
3.4 用水户协会发展困难重重
由于农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协会登记注册较难,导致法人地位无法确立;二是由于多年来国家对支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的更新改造上投入力度不大,造成工程不配套和老化破损,从而影响用水户协会的推广;三是用水户协会的配套政策不到位,影响协会管理积极性。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
应从整体、长远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筹考虑。规划编制要充分体现现代水利的特点,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加快小型水利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与惠泽民生改善民生密切结合起来,与推进水利改革强化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与强化能力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密切结合起来,统筹进行规划,使改、扩、新建工程有机衔接,引水、蓄水、灌溉项目并重,大小水利设施齐头并进。
4.2 加强政府主导,调整工作方法思路
一是要从争取项目转到配送项目上来,以需求引导项目,以服务招徕项目;二是从强迫命令瞎指挥转到科学决策、优化服务和科学指导上来;三是从脱离实际“一刀切”转到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上来;四是从一般化号召转到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具体问题上来;五是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转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上来;六是从空发号召转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上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政策、抓管理、抓服务上来,求真务实,抓出成效。
4.3 加强投入力度,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
一是对公益性水利工程,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计划如期拨付,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要广开渠道,放活市场,在政府的监管下尽量多方融资,形成一个常态化机制;二是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三是鼓励股份制融资、个人融资、村集体融资、民营企业融资等各种民间资本,通过公益投资等渠道进入农村地区;四是设立稳定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对农户投资投劳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补助,充分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4.4 加强体制改革,完善建后管护机制
要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行多样化的管护方式,推行工程管养分离,提高工作效率,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管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改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要加大对工程管护等制度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谁所有、谁管理、谁负责、谁养护”的原则,对建后管理混乱、问题突出以及执法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5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创新水利宣传工作思路,整合水利宣传的资源,结合不同时期水利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引导舆论,凝聚共识,指导和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宣传防汛抗旱、水利重点工程、小型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为推进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