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院校分析测试平台转型发展的路径探讨

2015-08-15方红霞李长江王永垒吴强林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析测试应用型中心

崔 朋,方红霞,李长江,王永垒,吴强林

(1.黄山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应用型本科建设由于办学时间短,更多地还是停留在应用型新专业的初期建设中,发展中尚未能办出特色,没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1]。科学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2,3]。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集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的分析测试中心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及时确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4-6],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地方院校分析测试中心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7,8]。本文在分析地方院校分析测试平台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黄山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在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

1 目前地方院校分析测试中心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定位不够明晰、服务机制模式有待改进

由于地方院校前身大多是专科院校或师范院校,受原有办学理念的影响,转型缓慢,难以适应应用型专业学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分析测试中心平台的建设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机构机制也建设缓慢。许多地方院校的分析测试中心目前主要服务于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自身的综合测试水平不能得到真实的评估,不熟悉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9],难以形成服务应用型专业学科、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另外,分析测试平台如何为专业学科和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

1.2 基础设施不健全,采购规划有待加强

很多地方院校都是2000年之后升为本科院校,以前的分析测试中心大多隶属于化学专业的分析测试教学平台。随着学科的发展优化及学校对分析测试中心的不断投入,分析测试中心的规模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原有的测试场地紧张,整体搬迁改造时又由于场地受限,不能完全满足精密分析测试仪器的运行要求。如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重大型仪器必须放在一楼,对实验室的防磁,水电气、温度、振动等有着严格的要求。

地方院校大多通过整合原有的仪器设备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部分设备已经老化,有的甚至处于报废的边缘,也严重制约着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随着中央财政及振兴计划的实施,分析测试中心在如何统筹考虑旧设备的运行的同时规划新设备的采购计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出现盲目申请采购贵重设备现象,导致仪器设备采购安装后使用率低下等。

1.3 测试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分析测试中心很多大型仪器需要专人专管专用。但是由于新成立分析测试中心的岗位编制不足,加上部分学校把分析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定义为教辅人员,一些具备专业技术和高水平的人才不愿在分析测试中心工作,致使分析测试中心目前还大多要依靠编外人员参与,人员流动性强[10],不能完全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分析测试中心的长远发展。

2 分析测试中心转型发展路径探讨

2.1 科学定位,明确服务目标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主要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类型不明显,定位到实践有较大距离。新建本科院校要不受办学时间较短这一客观存在所困,要敢于轻装上阵、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创新性,敢于用新理念、新定位、新模式和新方法等,开创性地建设一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即由知识转向技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在生产、服务、管理和科研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地方传统优势学科很有可能逐渐没落,甚至被淘汰。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要面向应用型学科专业开展服务,面向地方优势产业行业发展需要构建地方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在设备选型上、服务模式上不能单以追求学术为主线,要转向为应用型课题研发、新产品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及行业产品标准资质等提供便捷高效的分析测试服务,同时为地方培养分析测试应用型人才、为标准的制定等提供良好的支撑。

2.2 依托合作基地与平台,加快转型发展

为了实现新的服务目标,分析测试中心首先要建设应用型分析测试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快引进应用型分析测试专门人才;二是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通过吸收分析测试人员到应用型科研平台和团队,或通过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等方式,或通过参加行业部门培训、参加考证等方式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服务产业测试能力;三是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测试或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聘结合的双师型分析测试团队。

其次,构建面向产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地方应用型的院校的分析测试中心更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做好学生教学和教师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走向社会[11,12]。目前国家对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13,14]的建设十分重视。地方院校分析测试中心要紧紧抓住目前发展机遇,应加强与地方分析测试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如黄山学院目前这几年一直坚持建立与地方质检、海关、环境监测的协作关系,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近期也在积极申报黄山市中小微企业综合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加强与高层次仪器制造商、行业资质部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合作交流,通过培训、会议、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分析测试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并开展资质认证实验室或项目的建设工作、与企业共建联合检测中心等。

2.3 突出特色,加强协同创新,彰显服务优势

重点向优势、特色和重点学科提供支撑。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还处在凝聚学科团队、凝练科研方向、遴选重点学科阶段,分析测试中心要紧紧抓住所在院校重点学科的发展机遇和需求,适时增添学科发展需要的仪器设备,并使之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学科的建设方面,可以采购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仪器设备,为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协同发展。如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依托新安医药的研究成果,近年重点建设“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制备工程及活性研究平台”。该平台采用先进的分离纯化制备设备,依托黄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黄山市优势植物药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制备及活性研究。目前通过分析测试中心已申报和采购的设备仪器有如超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仪,质谱引导全自动制备纯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仪、微波·紫外·超声波三位一体萃取反应仪等。通过对天然产物新设备新方法的研究,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向优势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地方应用型本科在专业学科上的建设要紧紧依托地方产业,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黄山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4大百亿集群,其中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粉末涂料、功能性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及各种固化剂、流平剂、稀释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分析测试中心应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的研发和经营需求建设和发展。如为了适应地方有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涂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黄山学院配套采购了X射线衍射仪(布鲁克D8 ADVANCE)、扫描电子显微镜(带能谱仪)(日立S-3400N)、超高效聚合物色谱(沃特世ACQUITY APC)、差示扫描量热仪(珀金埃尔默DSC 8000)、热重分析仪(珀金埃尔默TGA 4000)等系列仪器,满足了产业发展的要求,为优势产业群中多个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服务,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提升了学校在行业的影响力。

2.4 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管理运行水平

要建立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的更新、保养、维护、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保障中心的持续正常运转。在采购计划提出前应充分调研[15,16],合理规划,结合本校及本区域内的需求,组织相关学院和企事业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明确设备的购置目的、用途、必要性和紧迫性等因素,采购后的利用率、运行维护成本及对该校教学科研和地方企业服务能力,避免设备采购后出现闲置的现象。

要有计划的组织分析测试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专业技能,要保证一台精密设备至少有两个实验员能够掌握仪器的运行维护方法,保证分析测试中心大型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实验室开放利用程度。鼓励教师参加地方企事业急需的资质项目的考证,同时应加强分析技术、应用方法的研究,发挥技术优势,以适应地方产业的转型发展,提高分析测试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结 论

地方院校的分析测试中心应抓住机遇,创新观念。以服务应用型专业学科为中心,以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分析测试中心的转型发展,全力服务于应用型专业学科的建设,致力于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参与地方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检测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2]张象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4):27-30.

[3]何光耀,黄家庆.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207-211.

[4]居宁生,董林.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方向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49-152.

[5]林双妹,林佳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状态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277-281.

[6]康经武.对新时期分析测试中心定位的思考[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4,20(30):125-127.

[7]董林,邓昱.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08-310.

[8]李彦明.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问题探讨[J].现代科学仪器,2008(1):127-128.

[9]郭汝丽.重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定位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42-144.

[10]刘国根,徐纪成,陈枫.分析测试中心发展之浅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119-121.

[11]俞琛捷.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开放与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74-177.

[12]居宁生,杨伯苗,陈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17-119.

[13]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8-11.

[14]赵凯歌,贲毅,欧燕飞,等.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功能拓展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17-120.

[15]诸葛兰剑.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177-178.

[16]俞琛捷.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228-230.

猜你喜欢

分析测试应用型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简介
铁路通信网络安全的分析测试与可信防御研究
关于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