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探索

2015-08-15丁翠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班级

丁翠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

0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时间该词不仅成为网络热词,也引发了各行各业进一步思考自身所处行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方式。“互联网+”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的内容是什么,由自身决定;同时“互联网+”又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词,并非简单以互联网为中心;“互联网+”是一个连接词,“+”的前后构成了连接,更意味着深度的重构。因此,“互联网+”本身具备了互联网的典型特征,也间接透露了真正内涵:以用户为中心、去中心化、连接、重构[1]。

互联网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任何行业企业的本质,因此许多人认为不是用互联网代替原有产业,而是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然而,“互联网+”却并非如此。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商场=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的士=嘀嘀打车。表面来看,传统集市、百货商场、传统银行、的士仍然存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淘宝、京东、支付宝、嘀嘀打车已经超越其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行业即将被取代。这些变化是原有行业的升级,还是生态的更替?从时代发展来看,生态更替显得更加恰当。因此,对于众多行业,“互联网+”即是机遇,更是挑战,稍不注意,则被其他生态所取代。

对于高职辅导员工作而言,“互联网+辅导员”工作,同样意味着生态更替。生态更替的前提是让所有问题回归本源,并以互联网的特征进行重构:以用户为中心、去中心化、连接、重构。这不仅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辅导员工作,还要全面了解当代高职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以生态的角度思考“互联网+辅导员”工作。

1 “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呈现新变化,辅导员工作也体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人际关系面临重塑

笔者调查了重庆市多所院校高职生,发现90%以上的学生业余时间用来上网,他们精于电脑技术,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却荒于开发人脑。因此对社会的了解停留在网络符号上,对自然界的认识止于网络资源,失去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虽然建立了庞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但在现实中却如镜中之花,未能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结果。互联网改变着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并对社会关系进行重新洗牌[2]。

1.1.1 虚拟社交替代面对面沟通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学生的必需品,很多学生对手机形成依赖,离开手机则失魂落魄。他们沉迷于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网络社区,每天查看朋友圈、发微博等不亦乐乎,甚至在等待吃饭的片刻仍在忙着光顾某个“社区”,而对身边的朋友置若罔闻;更有甚者,在网上聊天时甚为活跃,但在现实中与人对话时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羞于表达。发达的网络技术能使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可以让我们坐在电脑旁知晓天下事。虚拟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高职学生现实的交流,重新塑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1.2 网络活动使人际关系发生变化

高职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新鲜事物。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游戏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诱惑。游戏精美的画面刺激着学生视觉,精心的设计吸引着他们的感官,精彩的内容牵动着他们的神经。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在游戏当中,而不愿意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无形之中改变了正常的交友渠道,也影响了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笔者曾对重庆某高职学院2012级某专业的2个班级、92名学生进行调查,该专业只有4名女生,男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上网,80%以上的同学业余时间以打游戏为主。78名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仍不能全部说出该专业同学名字,62名学生不能认全该专业所有同学,甚至有一半的学生不能认识自己班级的所有同学。以游戏为主的网络活动促使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1.2 三观“总开关”遭遇逆袭

1.2.1 不良信息逆袭学生三观“总开关”

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高职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尚未形成,对很多信息不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和驾驭能力,尤其对一些模棱两可的事情则充满好奇,更容易被一些负面信息所吸引。比如,很多人喜欢在互联网上宣泄负面情绪,喜欢恶搞历史,抹黑英雄,肆无忌惮地散播“非主流价值观”,对诸如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黄继光用血肉之躯抵挡子弹等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唱衰英雄。这些论调与学生长期接触的正面信息完全相反,这些错误言论影响着他们正确“三观”的形成,误导着他们对历史客观的认识。

1.2.2 西方文化歪曲学生价值判断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西方的文化理念,但亦有一些不良分子企图利用西方文化误导学生的价值判断。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并殚精竭虑地用奇谈怪论吸引学生眼球,以动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损害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甚至对他们的精神领域产生激烈冲击,最终使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总之,西方的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极端实用主义等观念颠覆着学生坚持的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3 学生工作渠道空前拓宽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社区论坛等的出现丰富了辅导员的工作渠道,为辅导员工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带来了很多机遇。很多大学生喜欢通过QQ个性签名表达自己的心声,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个性签名了解其思想动态;匿名的社区聊天使他们能够尽情表达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让辅导员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从而避免出现辅导员费尽口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却表情淡漠、置之不理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网络的双向互动使学生能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由他人强制管理为自我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困境及原因分析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与人的相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生态系统,也对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冲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偏差,虚拟网络带来的学生道德行为变化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辅导员在技术、方法层面一时难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使得辅导员工作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行走。

2.1 学生网络信息控制能力差

网络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高职生对网络的信息控制能力比较差,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容易导致对社会的认识出现偏差。一些不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使不少高职生有一种特殊的自由感,这使他们忽略传统的社会规则,忘记自己的角色,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触犯道德或法律的底线。网络带来的冲击和学生较差的网络控制力,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预期。

2.2 虚拟网络造成学生道德素养缺失

一些高职生对网络的沉迷,可能导致道德素养的缺失。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差距使他们无法正确认识社会现象。互联网具有身份的隐秘性、言论的随意性,容易导致非理性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的存在,高职生往往从网上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他们极易将网络中的道德认知,带到现实社会中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殊不知网络世界和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以至于处处碰壁,对社会产生畏难态度。而且,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错误价值观容易混淆他们的道德情感,甚至颠覆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他们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影响他们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这无疑给辅导员带来新的难题。

2.3 辅导员难以掌握网络管控技术

互联网时代信息庞杂,学生接触的内容良莠不齐,经常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洗礼,思想很容易波动和变化,所以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但是辅导员已无法通过传统的方法深入学生内心,因此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管理技能,同时也应掌握相应的网络管控技术,才能及时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言论和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目前辅导员队伍在这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滞后,很多辅导员对网络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他们对学生运用网络的情况不了解,不能理解身处网络时代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没有深入探究如何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管控,对学生在网络中的表现比较茫然。因此,在管理学生中则出现被动局面,教师与学生无法达到心灵的共鸣,只存在管与被管的生硬关系,长此以往,思想教育则名存实亡。

2.4 辅导员工作机制影响工作效率

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实践者,应深入学生一线,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机制看似完整、实则零乱。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几个班级,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多个方面,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几乎都可以看见辅导员的身影。他们奔波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之中,难以抽出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网络的掌控也束手无策,欠缺网络管理方法,无法深入学生心理和精神世界,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3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辅导员工作路径重构

大学阶段学生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他们对网络热衷,对各种网络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快,喜欢在网上探求各种信息,这既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互联网+辅导员,辅导员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建立公共账号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在现实中,而且可以通过虚拟网络树立自己的威信,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影响更多的人,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但是,如果真正的网路技术未被辅导员掌握,仅仅停留在单纯地建立QQ群、加微信,并没有实质性行动,那么“互联网+辅导员工作”则为真正触及核心,未真正触及以用户为中心、去中心化、连接、重构。因此,辅导员应该直面“互联网+”时代的生态更替,增强自身网络管控能力,深入推进网络工作方法,主动利用各种社交工具,营造师生之间的社群生活氛围[3]。

3.1 增强辅导员网络管控能力

互联网时代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常规的学生管理往往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效果,因此,辅导员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提高网络管控能力,能够对学生在网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规避,加强对网络的掌控力度[4]。

3.2 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

学生沉迷于游戏,不仅浪费时间,也荒废学业。辅导员应该采取相关管理手段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痴迷。同时,学校应该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约束,比如适当的限制网速,使他们不能进行大型游戏的玩耍;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围的网吧进行严格管理。在制约学生网络游戏时间的同时,也应采取疏导的方法。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开放网络,让学生尽情上网,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对网络游戏的管理不仅是辅导员的工作,也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共同的配合[5]。

3.3 巧用应用程序丰富网络交流通道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建立QQ群,还应该巧用APP,建立微信公众号,成立班级网络社区、开设公共邮箱等方法,拓宽与学生的网络交流渠道[6]。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常规的班会形式,而且由于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他们喜欢利用手机进行各种网络活动。辅导员可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班级APP应用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4个版块:一是班级在线,主要设置奖助学金、入党入团、班级制度、学校规章、就业创业、综合测评、班级活动等内容;二是素质提升,主要包括心理频道、社会动态、美文赏析、诗词鉴赏、校内兼职、三字经等内容;三是我的空间,主要包括每日签到、我的问答、我的建议、我的评价等内容;四是每周一会,每周可以将班级例会搬到手机客户端进行,并对客户端进行美化,用学生喜欢的风格进行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APP的管理以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班干部分组管理。具体构成如下。

3.3.1 版块 1:班级在线

(1)奖助学金:主要介绍奖助学金评定细则、评定方式,班级中每位同学的表现,哪些同学具备评定条件等;(2)入党入团:主要介绍入党入团要求,并及时通报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积极的同学名单;(3)班级制度:每个班级都要根据班级情况,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班级制度,并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每周及时通报遵守或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同学名单;(4)学校规章:主要介绍学校的校规校纪,并通报受到学校表扬或受到批评的同学名单;(5)就业创业:主要介绍学校的就业情况及优秀毕业生的职业生活,介绍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行创业;(6)综合测评:介绍综合测评的内容构成,并对每个学生在此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记录;(7)班级活动:及时通报班级的活动及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

3.3.2 版块 2:素质提升

(1)心理频道:可以采取一些心情的(快乐、悲伤、减压、孤独、烦躁等心情)、场景的(散步、失恋、失眠、无聊、坐车、睡觉)等方面的心理之音,供学生选择聆听;(2)社会动态:及时关注社会现象,听、闻、评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3)美文赏析:实时提供美文供学生赏析,陶冶学生情操;(4)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供学生鉴赏,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5)三字经:提供动画版的三字经赏析,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6)校内兼职:及时提供校内兼职信息。

3.3.3 版块 3:我的空间

(1)每日签到:每天同学们要进行签到,了解班级情况;(2)我的问答: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进行提问,会有专人进行解答;(3)我的建议:对班级、对班干部和辅导员管理等有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提出;(4)我的评价:包括自己的评价和对班级、对辅导员、对班干部的评价。

3.3.4 版块 4:每周一会

笔者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每周班会比较厌倦,因此可以采取网络班级会议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4 结语

总之,辅导员工作属于比较特殊的领域,不会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将一批思维活跃、积极性不高、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改变为“先进生”。如今互联网还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应该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变化,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反思辅导员工作新思路,丰富网络沟通渠道,增强网络管控能力,重构辅导员工作的生态系统,才能成为“互联网+辅导员工作”的真正赢家。

[1]王福贵.浅谈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57-58.

[2]姚坤.网络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9(4):35-36.

[3]张英超.互联网: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创新的新抓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76-77.

[4]范全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8-79.

[5]杨文坤.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交流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4):5-7.

[6]杨文坤.互联网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途径创新[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0-73.

猜你喜欢

互联网+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班级被扣分后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