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治疗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2015-08-15刘娅玲
刘娅玲
(广汉市骨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300)
椎间盘突出经手术摘除髓核后,发生椎间隙感染者大约在1%左右[1]。2013年我院收治2例椎间孔镜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人,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清除术外加留置导管冲洗负压引流及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具有清除病灶和减压双重作用,组织创伤小可很快控制感染,解除症状[2]。针对病人情况指导康复锻炼,疗效满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两例患者均为女性,感染部位分别为L4/5、L5/S1,分别于术后7天、13天患者在原有腰腿痛症状消失后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困难。病人因疼痛惧怕碰床及响动,感染间隙处压痛,但切口无红肿。患者的白细胞、中性比、血沉、C反应蛋白均升高。体温大多为正常,偶有低热。两名患者分别住院77天、81天。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疼痛剧烈,情绪波动大,担心愈后,对手术缺乏信心。应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及心理疏导,消除恐惧,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2.3 疼痛的护理:采用NRS(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定法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疼痛的分级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2.4 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观察创面呈真空状态,透明材料皱缩为封闭良好。保持持续负压吸引,压力维持在0.04-0.06MPa[3]。引流液超过引流瓶的1/2时应及时更换。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受压、扭曲、堵塞。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24小时不间断冲洗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认真记录。
2.5 并发症的预防:积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2.6 康复指导:早期(引流期间):①防止深静脉血栓 术后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指导踝泵运动,辅以空气波治疗。②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个动作保持5-10s,放松5-10s,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③维持关节活动度 指导患者行上下肢关节活动。④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练习,每日3次,每次5-10个,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防止神经根粘连。后期(拔出引流管后)在原有活动基础上增加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训练,增加肌力。疼痛缓解后行翻身训练,逐渐过渡到助力坐位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应在腰围的保护下)。
2.7 出院指导:逐渐加强腰椎核心肌力训练和腰椎活动度的练习。
3 评价标准
通过腰椎JOA 评分,两例患者治疗改善率均大于60%,效果显著。
4 结果
通过对两例椎间隙感染病人采用微创手术后,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患者的护理,以及一系列的康复指导。随访3-12个月,患者疼痛消失,腰椎活动度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
5 讨论
椎间隙感染是临床比较少见且病情严重的疾并发症,通过该方法治疗、护理,患者创伤小、疼痛减轻快,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脊柱疾病,实用骨科学,2012,4,2224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脊柱疾病,实用骨科学,2012,4,2225-2226
[3] 骨筋膜室综合征,积水潭创伤骨科护理,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