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合并糖尿病耳聋21例
2015-08-15王亮
王 亮
(山西省古交矿区总医院耳鼻喉科 山西 古交 030200)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但是有很多患者患有糖尿病,就不能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给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40例单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约35岁,病史最短1天,最长13天,平均5天,纯音听阈测试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平均听阈40-65dBHL,鼻咽部检查均未见异常,经MRI检查排除听神经瘤及中枢系统病变。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实验组21例。
1.2 方法:两组都给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5ml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酐酯40mg,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仰卧位,患耳向上,常规耳周及外耳道消毒,在视频耳内窥镜监视系统下给以患耳鼓膜前下方穿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每次5mg/ml地塞米注射液0.5ml,隔日一次,共5次,注射完成后嘱患者患耳向上,勿做吞咽动作并保持体位30分钟,治疗完成后无菌棉球填塞外耳道。隔日一次,共5次。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估标准:治疗后测试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取500HZ,1000HZ,2000HZ,4000HZ4个频率段平均听阈,所有患者随访1-2年。治愈:患者听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鼓膜正常,无耳鸣,眩晕。有效:眩晕或耳鸣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纯音听阈较治疗前提高15-25dB,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纯音听阈无变化,眩晕及耳鸣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愈8例,有效9例,有效率80.95%,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5例,有效率52.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部患者血糖水平平稳。
3 讨论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日益增多,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愈显重要,然而一些特殊病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很多禁忌症,例如糖尿病患者,通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满意,且可规避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恶心,腹部饱胀感,失眠,头部不适,体重增加,多汗,个人情绪改变,尤其是血糖的异常改变。而且鼓室内直接注射较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更容易通过血-迷路屏障,大大提过了糖皮质激素的局部生物利用度。由于地塞米松可减少内淋巴分泌及减低前庭上皮感受性机制,可缓解突发性耳聋并发的眩晕症状[1]。
本组治疗表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是安全有效的,在耳内镜直视下操作风险小,患者基本无痛苦。
[1] 吕丽,江虹,李文杰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特征及应对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