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32例的临床体会
2015-08-15洪金礼刘云国王艳莲赵跃平
张 旭 田 野 洪金礼 刘云国 杨 博 佟 强 王艳莲 赵跃平
(1.东丰县中医院脑外科 吉林 东丰 136300;2.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海南 琼海 571400)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国内外已广泛采用[1]我县于2005年10月首次开展此项手术至2015年2月,共32例患者采用了微创经皮气管切开这一新技术,效果令人满意,基本取代了传统常规气管切开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15~79 岁,平均48.5 岁。均为住院病人。11例为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以下)昏迷患者,6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ARDS;15例脑出血(其中3例脑桥出血,12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别于病房床边和手术室行微创经皮气管切开。
1.2 手术方法:(1)器械准备:portex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套装,不包括扩张钳,扩张钳消毒后可反复使用,这样降低了成本,其在急救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2)体位:与传统气切体位相同,病人仰卧位,肩下垫高,头颈部保持中线位。(3)手术过程:一助手将头部保持正中位,常规消毒、铺巾。中线环状软骨下一横指1~3气管环表面局部浸润麻醉后,食指、中指将气管固定于正中位,横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2.0cm,用穿刺针(连接内盛盐水注射器)刺入气管,此处要点为穿刺针的斜面应朝向身体侧,有落空感后证实刺入气管(抽吸可见注射器内有大量气泡),拔下注射器,顺穿刺针内腔送入导丝,当导丝进入气管后可出现咳嗽反射,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左右捻扩张器并前进,进行气管前壁造瘘,有突破感后退出扩张器,再沿导丝伸入Pertax气管扩张钳,使扩张钳弯曲部分朝向身体端,左右张开扩张钳,扩大气管瘘口,可见气道分泌物或气体自瘘口溢出,助手及时吸出瘘口周围血液及气管内分泌物,退出扩张钳,沿导丝导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套管置入成功后立即向套管气囊内充气8ml,以压迫局部,减少渗血进入气管,妥善固定气管套管。(4)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导丝应始终在气道内,导丝进入的深度不要太深进入气管后再进2-3cm 即可。②皮肤切口不宜太小或过大,以能容纳气管套管为宜。③造口位置不应过低,低于第5 气管软骨环,易损伤血管和胸膜。④快速套囊内充气,有的患者甲状腺及其峡部较大,造瘘时可能造成该部位轻微损伤,置管后应立即向套管套囊内充气,并迅速经套管吸出气管内血液及吸入物,避免流向气管远端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即使盲穿,也不至于造成太大危险。⑤过于肥胖的病人避免此项操作因颈前肌肉太厚,套管置入困难。术前应做好常规气管切开的准备,但笔者经历的100公斤以上的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也比较顺利⑥行床旁PT 时,应备好普通气管切开包,如果PT 失败,可迅速改行常规的气管切开。⑦此项操作应该有常规的气管切开经验的医师进行,颈部解剖知识的正确掌握也非常重要。⑧穿刺针的斜面应朝向身体侧⑨食指、中指将气管固定于正中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⑩切口应在环状软骨之下,避免环状软骨损伤。横行切开皮肤的切口长度不易太短,以2cm 左右为宜,太短下管困难,太长术后需缝合。
2 结果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3]。32例微创经皮气管切开(PT)病人,无一例手术失败。手术时间为5~15分钟,平均10分钟。术中3例导丝置入困难,将穿刺针退出少许后送入。1 例切口少许渗血,经压迫,缝合后止血。术中未见大出血,亦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9例病人气管套管拔除前死亡,余20 例拔管时间10~90d,创口愈合时间2~4d。3例一直带管。随访11例,随访时间3~6个月,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既往人们多采用常规的气管切开术,这类手术多在手术室进行,且由五官科或高职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尽管如此,还是难以避免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如何提高气管切开术的安全快速,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PT 技术是较成熟的一种,其通过气管扩张钳迅速形成气管瘘口,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虽然经皮穿刺包价格昂贵,不太适合我县病人普遍采用,但扩张钳的重复使用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其在急救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我们报道了32例首次采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这一新技术,效果令人满意。通过临床实践证实,PT技术不仅可在手术室进行,尤其适合在病房床边操作。早期操作不熟练手术时间较长,随着经验的积累,从切开皮肤到气管套管置入只需5分钟左右,明显短于常规气管切开术所需的时间。神经外科病人需行气管切开时病情多较危急,选择PT 技术很有必要。尤其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及颅后窝、上颈段病变患者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术中横行切口小,不需过多分离皮下组织和切断气管环,具有操作安全、实用、简便、迅速、出血少、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瘢痕不明显、不需过多的手术器械及人员,床边即可施术等优点,值得在我地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张振平,霍本良,刘宇,等.改良经皮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6):727
[2] 杜谦,王天成,刘会,等.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附21例病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261
[3] 何杰忠,林洪远,陈东,等.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