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构建*
2015-08-15杨长发李晓敏
杨长发,李晓敏
(武汉科技大学 党委组织部,湖北 武汉430081)
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是党的十八大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指导高校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负有为党和国家输送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到党的队伍中来,并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100 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入党动机和标准不够精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入党动机也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一些学生入党动机模糊不清,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学生将入党作为增强就业的砝码,存在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学生把入党当成荣誉,缺乏共产主义信仰和远大目标,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等等。因此,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创造更加有效的方法。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放在第一位,而在实际发展中往往又是按照另外的标准:学习成绩排名、是否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获得各级荣誉、是否是学生干部等等,却忽视了考察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品质是否过硬。这样的标准让部分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理想信念的要求,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因此,如何全面考量党员发展质量,确保入党标准不偏,也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入党程序和入党纪律不够严格
高校少数党组织在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和手续时不够严格,如有的党支部培养考察时间到了就发展,没有把质量放在首位;有的大四学生党员发展时为抢进度而未能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存在突击发展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党务知识和经验比较缺乏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入党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有的同志认为“发展党员有的环节可以简化,可以向民主党派学习”。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是对共产党这一先进的政党认识的严重不足,高校党组织需要纠正这些错误观念。
“各级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和不正之风,应当严肃查处。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超过审批时限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2]但是,有些高校在执行入党纪律的时候,对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够及时果断,瞻前顾后,不够严格,导致入党纪律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这也是高校党组织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党员教育和培训不够有效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缺乏持续性。在培养考察阶段,对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比较松懈,部分学生预备党员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经是党员了,转正只是形式而已”,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对正式的学生党员一般局限在理论学习上,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更少,实践性的教育较为不足。于是有的学生入党之后自我放松、不求上进,失去了学生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缺乏实效性。一是培训形式单一,以上党课为主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培训时间又略显短暂,未能真正达到教育培养的效果。二是教育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各院系基本都有自己的党员教育基地或者品牌特色,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这些教育载体作用发挥不大。三是党员教育与学科专业结合不紧密。党员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但是,有些院系却未能找到好的结合点,造成党员教育和专业学习两张皮。
(四)党员考核和监督不够到位
学生党员考核工作走过程。一些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工作理解不够,认识不高,认为他们“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甚至没有制定具体的党员考核办法。有的虽然制定了党员考核的实施细则,要求从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组织纪律、公益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但是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由于重视不够,对考核目的认识不高,导致走形式的内容多,为了考核而考核,没有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敦促进步的作用。
学生党员监督体系不完善。一是监督效果不佳,少数高校党组织没有制定学生党员监督办法,有些党组织即使制定了办法,但是监督办法不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效果不佳。二是管理不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被人为的软化,考虑到学生的政治前途,党组织的对外形象等因素,往往采取包庇的办法。三是在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过程中,碍于同学间的感情和面子问题,不能很好的挖掘实质性问题,达不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入党前教育培训,端正入党动机
1.加强理论培训
知是行的先导,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大学生要端正入党动机,首要的就是要加强理论培训和学习。一是充分发挥党课、团课以及“两课”等主要教育渠道作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和纪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敏锐性,从思想上入党。二是注重吸取重大政治事件中、社会生活感动中的养分,广泛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让理论教育有温度。
2.搭建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主动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探索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给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分配适当的工作任务,如担任班级助理、联系附近社区、组织义务卖报、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使他们在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增知识、长才干,寓党的知识教育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使他们了解党情、国情、民情,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培养正确的入党动机。
3.建立淘汰机制
管理出效率,好的管理制度是高效率的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基础,对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入党积极分子淘汰机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动态管理。经党支部和党总支考核,符合条件的进入发展对象确定环节;不完全符合条件的采取有针对性地谈心谈话、指出不足、限期整改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培养教育;入党动机不端正,不符合条件的,实行淘汰制度,及时调整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
(二)落实组织与制度保障,严格纪律程序
1.强化组织保障
高校各级党组织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搞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离不开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一要建好“六支队伍”,即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务秘书、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这六支队伍。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组织员,专门负责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二要配备一定的经费,保障好“六项活动”,即订阅党建学习资料、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党员集中培训讲座、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补助生活困难党员、修缮购买党员教育设施等。
2.推进制度创新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出台,对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 -2018 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制定,为提高党员教育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指明了方向。在长期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中,高校应积累一些好的经验,并加以完善推广,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如: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制、公示制、发展计划核准制、预备党员答辩制、预审制、票决制以及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失责追究制度,等等。同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和90 后学生的特点,不时对以上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与时俱进。
3.严格程序纪律
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高校必须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纪律,做到严把“五关”,坚持“六个不批”:即严把培训关、严把审查关、严把谈话关、严把表决关、严把发展党员公示关;坚持做到: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批,未经过党委一级集中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批,没有经过政审和政审不清的不批,入党手续不完备、材料不齐全的不批,团员未经团组织推优的不批,没有经过公示的不批。同时,要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
(三)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深化培养质量
1.更新教育观念
不少教育者感叹“学校教育一学期,抵不过大街转一圈”,校园教育的力量在整个社会的巨大惯性面前显得较为软弱。传统的党员教育,以说教式、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有可能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感到大而无边,不堪重负,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假大空”的代名词。实际上,学生党员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工作,“它必然有其超越性的追求,但这个追求的起点并不是越高越好,或许我们应该回到起点,回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3]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好人”的美好感觉,使党员教育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蕴含于教师的一言一行当中,使学生接收到的是有“温度”的知识。
2.落实全程教育
一些高校党组织把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启发新生、培养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等环节上,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甚至出现一些预备期满后不能按时转正的党员。因此,高校要及时跟进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一是学校及院系党委每年要制订好年度的理论学习计划,并落实监督检查;二是党支部要过好党员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经常告诫学生党员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要求在学生党员中形成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奉献的良好作风,始终保持严要求、高标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四是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指出不足和缺点,克服一团和气的习气;五是要在党员中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机制。最终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可持续性党员教育。
3.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作用发挥有限,要提高教育实效,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模式。首先,在教育内容上,要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主题从大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中来,从与学科专业的结合点中来,开展切合实际的教育活动。其次,在教育形式上,坚持以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为主渠道,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辅助的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锤炼党员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三,在教育空间上,要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从学校向社会的拓展,将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移向社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第四,在教育载体上,实现教育载体的多样化,特别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特点,主动占领网络高地,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广泛利用网页、博客、微信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手段,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四)落实考核与监督工作,发挥党员作用
1.考核注重实效
推进党员考评机制,注重学生党员考核实效,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考核小组,制定出台相关测评细则,在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及工作业绩、组织纪律、社会生活和奖励加分等涵盖学生党员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评,对于存在问题的党员由总支书记、总支委员和辅导员老师进行谈话教育,敦促其进步;对于不履行党员义务,考核不合格且拒绝整改的党员,在确保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或劝其退党,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监督贴近生活
学生党员监督工作,宜脚踏实地,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如:开展党员挂牌制度,使党员之间、广大群众与党员之间进行很好的监督,同时使党员更能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设立学生党员意见箱,在办公楼、学生宿舍区、大学生公寓等公共区域醒目地方设立学生党员意见建议箱,定期收集并及时反馈,实现对党支部、党员同志进行民主、合法、有效的监督,并对党支部的工作提出建议等。通过这些监督措施,有效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醒广大学生党员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要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3.发挥党员作用
通过对学生党员的综合考核和监督,使学生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高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创造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条件,如:通过组建学风建设先锋团队、科研创新先锋团队、公益服务先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使其在服务同学成长、献力科学发展等事业中充分展现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开展优秀学生党员报告团、廉政书画展、读书心得体会选编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学生党员的风采,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进取精神与奉献精神;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宿舍挂牌、党员到班服务等活动,勉励党员服务师生,从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美感,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3 -07 -02.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Z].2014 -06 -11.
[3]王一瑛.教育路上的思与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