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改造中对历史遗址的保护研究 ——以河南郑州市紫荆山人民广场改造为例

2015-08-15高雪梅王冬梦余成豪孔德政

河南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遗址广场景观

高雪梅,王冬梦,余成豪,孔德政⋆

(1.郑州市西流湖公园,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一些历史景观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经受了破坏、拆建到重新认识、重视并保护的过程。在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如何在绿地的改造建设的同时保护城市绿地中现存的历史景观,既使其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又将这些历史景观及城市绿地和时代发展达到完美的融合是讨论的重点。

古迹遗址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迹的主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反映了当时城市建设、建筑艺术的水平,也见证了社会变迁和自然变化[1-2]。

1 基地历史和现状

1.1 区域概况及场地分析

该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路与金水路立交西南角,人民路与金水路交叉口,占地约2.2 hm2。南部紧邻金水河,东临紫荆山路,这3 条路均为郑州市主干道,人流车流混杂。基地周边城市绿地较广,南部紧邻金水河滨水绿带,东部为郑州市紫荆山公园,基地周边除西部的的居住区外,大部都为商业建筑。同时,基地潜在服务人群有各个年龄段,各种人群在基地内及基地周边的潜在停留时间也不一样,因此在城市闹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处相对安静的街旁绿地以及充分考虑各种人群的需要,设计目的做到为大家服务的公平性是本设计的重点。

1.2 现状景观要素分析

基地内重要的现状景观要素主要有2 处,分别是位于基地北部的商城墙遗址和基地东北角的毛主席纪念像。商城墙遗址是展现郑州历史的活物,据民国四年重修的《郑县志》记载:“紫荆山乃北城门外崇圣寺后旧城故址”。 1958年开始在此建园,同时也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1 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毛主席纪念像在郑州仅此一处,唯一性造就他的敏感性,无论是出于政治还是思想弘扬,主席像都应在设计中占有核心地位,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两处历史文化景观并彰显其文化底蕴和纪念氛围是改造设计中讨论的重要问题。

2 对基地现存问题的探讨

紫荆山人民广场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和社会背景,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空间尺度的扩张、人口流动的加剧、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原有的广场不论是在满足大众各层次需求方面还是对广场内历史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方面都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文化特性渐失

紫荆山人民广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处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且具有以商城遗址和毛主席像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址,然而在旧的广场建设中缺乏对其自身特点、社会审美标准和新旧事物对比的正确认识,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冲击下,在外来风、游乐风和城市美化思潮的影响下,对旧广场的自身文化特性的挖掘有所忽视。

2.2 历史文化景观缺乏有效的保护

保护历史遗址景观是对外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内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人的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合为一体,能够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环境[3]。城市中的历史遗址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历史遗址常常可以为城市的文化景观增添时代的生动和厚重感。而在紫荆山人民广场的现状中可以发现,虽然两处历史遗址景观在建造初期得到保护和利用,但由于重视不足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处景观逐渐被忽略,尤其是商城遗址在人行道旁极其容易遭到毁坏和忽略,而毛主席像的周围也缺乏应有的景观或文字衬托。

2.3 历史遗址展示利用的困境

土质遗迹,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上千年自然的风化雨蚀、人们生产活动损坏,不要说直接感受建筑的原有风貌,就是作为遗迹也很难直接辨认[1]。商城墙遗址就是此类遗迹的典型例子。一方面,遗址的脆弱性决定了土质遗址的保护技术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其观赏价值不高使得对商城墙的保护投入得不到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如何对商城墙遗址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加以利用将其景观化,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增加其观赏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是当前该遗址景观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4]。

2.4 功能结构老化,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景观的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人口在不断增长,长时间下去旧的景观功能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导致景观功能逐渐衰退。目前广场内已经有很多景观逐渐变得陈旧,长时间的发展使这些景观功能、结构逐渐衰退,从而也降低了它们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一类景观需要保护和改造,在保护其原有的功能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改造,使其具有新的使用功能。

景观的结构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原有的景观结构会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变化的要求,对景观内部组织的调整往往会滞后于城市的发展[5],从而使城市的景观结构逐渐衰退。旧的广场建设空间已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要求,现状中活动空间明显不足,并且与周边候车空间完全隔离,因此在方案中如何完善候车空间也是考虑的一点。

2.5 植物配置有待完善,物种选择缺乏本地特色

绿地中植物的配置是决定绿地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可以使原有景观和建筑的特性更加突出,使景观色彩更加丰富、线条更加柔和,而且正确的植物搭配还可以突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在现状植物景观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植物配置不合理、选种单一、缺乏层次,忽视了对乡土树种的有效利用。如毛主席像后面为3 m×3 m 的广玉兰做背景,种类单调,天际线变化不突出,并且雕像前为封闭空间,不利于进行祭奠。广场内大量引进外来树种,本地树种运用较少,由于气候原因,外来树种长势并不良好。其次,没有把植物的搭配选择和基地特有的历史文化有效地结合。如郑州的市花市树(月季和法桐)并没有得到突出运用,各个景观种植物的配置和景观内容衔接不大,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对景观文化的衬托作用。

3 紫荆山人民广场的重新改造设计

3.1 改造的价值和目标

传承既是一种承上启下,如何承接先人为我们留下的遗产,而又如何把这些遗产正确地发扬并传递给后人是本设计内容的首要目标。广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改造中,要尊重历史,突出文脉的传承,妥善保存广场内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挖掘广场旧址乃至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鲜明突出广场主题,同时注意保持其历史遗址的原真性,使历史遗址景观与广场的整体景观特色相协调[6-8]。

“罗丹说: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这种永富生命的东西便是传承中的理想,一种文化意义上永恒的时代精神,她在反复历练中得到延续,得以发展,得以永生,因此对于传承者而言必须吐故纳新[9]。在改造设计中,我们要以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保存、保护和发展3个方面。紫荆山广场作为郑州市重要的城市街旁绿地,具有生态、游憩、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如何在改造中更加完善和发挥其各方面的功能,促进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良性发展也是本设计的重要目标。

3.2 重新改造设计内容

3.2.1 设计理念

基地作为周边重要的街旁绿地,面对场地的限制性因素,本设计采取保护与建设并行的方针,着重解决现有场地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城市方舟”为设计理念:一为“历史之舟”,承载传承历史与记忆的使命;二为“活力之舟”,旨在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和空间;三为“生命之舟”,表现为植物景观带来的无限生机。

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为求达到纪念性、保护性与休憩性的平衡统一,营造出一处独具特色的纪念性空间,采用直线切割的手法,以道路为线、基地整体为面,将地块分割为景观性质统一又各具特色的5 大空间区域:主席雕像区、商城墙遗址区、居民活动区、中心广场区和共享草坪区(见图1)。

图1 紫荆山人民广场总体规划设计示意图

3.2.2 主席雕像区

本区作为公园的第1 核心区,重在纪念氛围的营造。本设计以主席像为中心,两侧列植雪松和白蜡形成严整轴线,视线收尾处以深绿色皂荚树为背景,和白色主席像形成对比,以突出核心景观—主席像。

3.2.3 商城墙遗址区

提高历史遗址景观的利用与效益的主要出路就是提高其可视性、增强观赏性。观赏性是与古迹遗址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信息的表达方式、观赏者接受古迹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能力有关。所以,提高商城墙遗址观赏性要从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信息、改善历史文化信息的展示方式和改善人们对历史文化信息的接受能力三方面出发。提高其观赏性就是要将其景观化,解决遗址的形象展示问题。

本区位于场地北侧,紧邻金水路,以保护为主,遗址区周边开拓为平整草坪,与周边的景观风格形成对比,突出商城墙遗址的重要性。同时设引导牌使遗址与广场西北角的商代亳都城遗址碑记相关联,从而引导人们关注遗址的历史文化。同时为了解决遗址旁公交站牌候车问题,于遗址周边设高40 cm 左右的花池,既可对遗址进行有效地保护和景观上的烘托,又能在作为临时座椅供候车人群休息的同时使更多人群关注了解商城墙遗址。

3.2.4 居民活动区

居民区人流主要来自于基地西部和南部的居住区和金水河滨水带,因此在基地西南设2 处居民活动场地,西边的活动场地为下沉式小广场,广场中间栽植合欢树,树下设圆形座椅供活动居民休息;南边的活动场地以保留的4 棵悬铃木为重点,树下设座椅形成林下空间,与南部的滨水活动场地相连接,形成景观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3.2.5 中心广场区

此区位于场地中央,为场地内最大面积的硬质空间,平面构成以打破的方形为基质进行变化,分为大小性质不同的4个空间:广场区、异型敞篷区、L 型滨水区和三角形休息区。4个区域各有特色,能为不同人群服务,供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开展各种活动。

3.2.6 共享草坪区

共享草坪区紧邻人民路,属于主席雕像区与居民活动区的过渡空间,本区景观设计注重公共性和开放性,以略微的地形变化,丰富景观层次,为人们提供开放的草坪活动区域,并于草坪上置以休憩景观亭供人们休憩使用。

4 总结与讨论

适应当代城市规划的主流,设计理念更倾向于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从景观遗址的保护出发以文化符号、生态设计、功能布局、活动空间等方面去表达城市主题,传达城市文化,创造多元、开放的绿色空间,从而体现城市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使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景观遗址得以保护并使其价值得到全面开发和利用,也使大众从中寻求情感依托,为城市广场文化景观的提升提供好的借鉴。

保护一些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景观及旧建筑,继承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去寻找合理的城市景观改造方式和途径是很必要的。

[1]郑育林. 古迹遗址的文化形象再现——对古迹遗址展示利用形式的思考[J]. 考古与文物,2009(2):8-12.

[2]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著;朱强,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齐康.《纪念的凝思》[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陈敏.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32-90.

[5]顾晓伟,田勇.历史性城市的景观控制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2009(3):26-41.

[6]Myriam, Jansen-Verbeke. Tourismific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A Discussion Note[J]. Resources Science, 2009, 31(6): 934-941

[7]东孝光.都市景观的整治[J].城市规划,2009,23(10):59-61.

[8]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l-26.

[9]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比较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10-35.

猜你喜欢

遗址广场景观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布鲁塞尔大广场
景观别墅
辽上京遗址
火山塑造景观
在广场上玩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