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服禽流感疫苗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发展前景
2015-08-15张冬初陈万峰叶友其马晓青李作舟杨召华
张 莉,张冬初,陈万峰,叶友其,马晓青,李作舟,杨召华
(湖南省浏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 浏阳410300)
1 基层家禽养殖业现状
1.1 基层家禽养殖现状
畜禽养殖业是一种效益经济农业,发展畜禽养殖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目前我国基层家禽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农户小规模大群量生产,其中以个体、分散、单一、粗放经营者为主,集约、规模经营者较少。
1.2 基层家禽免疫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大幅度提升,鸡白痢也处于高发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暴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禽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疾病。畜禽养殖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疫病风险远远高于市场风险,所以从事畜禽养殖业的根本和关键措施是做好防疫工作。目前基层家禽免疫措施采取的是禽流感强制免疫,马立克、新城疫、鸡痘等其他传染性疾病自愿免疫的原则。其中强制免疫的禽流感疫苗采取规模户自行免疫、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监督;散户到站申报、防疫员下乡免疫的措施。
1.3 基层家禽疫苗主要接种途径
1.3.1 点眼滴鼻法:通过点眼滴鼻的方式使疫苗从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接种方法,适用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疫苗的接种。点眼滴鼻是一种有效的粘膜免疫途径,一般5~7天就能产生免疫力。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能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的优点;但需逐只免疫,比较费时费力,对整个群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
1.3.2 翼膜刺种法:通过接种针蘸取疫苗,刺种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的翼膜内的接种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鸡痘疫苗的接种。翼膜刺种使用药液少,注射局部副作用小,产生的免疫力比相同剂量的皮下接种为高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剂量不容易掌握的弊端。
1.3.3 皮下注射法:将疫苗接种于鸡皮下的一种免疫方法,这种免疫方式多用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接种。接种于皮下的疫苗缓慢的释放出相应的抗原,从而达到不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所以这种接种方式的免疫时间更长、免疫效果较好;然后具有需要对鸡进行逐只免疫、工作量很大,能使鸡产生一定的刺激性等缺点。
1.3.4 肌肉注射法:使用注射器将疫苗接种于鸡的胸肌或翅基部三角肌的免疫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Ⅰ系疫苗的接种。肌肉注射的疫苗吸收速度更快、吸收效率更高,但是也同样具有对鸡进行逐只免疫、工作量很大,能使鸡产生一定的刺激性等缺点,同时不能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1]。
2 口服禽流感疫苗的必要性
2.1 基层禽流感防疫难点
无论散养还是规模养殖,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疫病是否发生起决定性作用。就我国当前养殖水平而言,基层养殖户中有科学文化的年轻人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养殖户是农村闲散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业水平较差、年龄偏大的特点,再加上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数量有限、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层养殖生产中动物免疫的程序化、科学化还有待加强。
就禽流感而言,目前基层禽流感采取的免疫措施为:规模养殖户由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监督、强制养殖户自行免疫,散养户由防疫员下乡进行强制免疫。均采用肌肉注射的接种方式,一方面,需对鸡进行逐只免疫,基层家禽养殖大部分采用散养的方式,家禽活动空间很大,捕抓难度也大,极容易给家禽造成应激;另一方面,基层家禽养殖量较大,而基层防疫员数量较少,一般乡镇镇只有5~10名防疫人员,所以对于防疫员,操作难度非常大、任务非常艰巨。
2.2 口服禽流感疫苗的优势
2.2.1 口服接种方法简单、安全。口服禽流感疫苗,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直接通过口服而使机体产生免疫效果的禽流感疫苗。口服接种方法简单、安全,避免了注射疫苗所需要的严格标准,避免了针头污染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口服疫苗,能够刺激消化道黏膜,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1]。
2.2.2 不需要防疫员直接注射,节省劳力。例如浏阳市古港镇全镇180 000羽家禽,如果每羽家禽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需要0.5分钟,则需要防疫人员工作1 500个小时才能给全镇家禽进行一次禽流感免疫,如果使用口服禽流感疫苗,则能在20分钟的时间里同时给成千上万的家禽免疫完毕,大大增强了免疫效率,而口服禽流感疫苗操作的简便性,可由养殖户自行操作,能提高养殖户的免疫积极性。2.2.3减少动物应激反应,动物依顺性更佳。可以避免诱捕动物引起应激反应而造成损失。
2.3 口服禽流感疫苗的有效性
1878年,意大利首次出现了禽流感病毒暴发的报道,之后禽流感大流行的报道相继出现在北美、北非、中东等世界各地。2003年底至2004年2月,在越南、韩国、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禽类中先后出现禽流感大面积流行,此次爆发的禽流感病原为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危害十分大,约2亿家禽被扑杀,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2]。并且在越南和泰国出现了H5N1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导致十几人死亡的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目前,商品化的禽流感疫苗主要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该种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免疫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并在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暴发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此种疫苗免疫时只能通过肌肉和皮下注射,需要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还会造成应激反应的出现,此外不能诱导有效的黏膜免疫IgA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应答,因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呼吸道中流感病毒的复制[3],同时还隐藏着散毒的风险。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已禁止接种高致病力禽流感亚型病毒疫苗,只能够在紧急措施中采用低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来控制疫病的爆发,并且上个世纪就开始研究禽流感口服疫苗[4],俄罗斯圣彼得堡全俄家禽养殖兽医科研所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圣彼得堡流感研究所的科学家也于2006年宣布着手研究禽流感口服疫苗[5]。Crawford JM的研究显示最佳的候选禽流感口服疫苗是水禽源分离病毒,该疫苗对消化道有亲向性,试验结果证实了机体能对口服水源性禽流感活苗产生血清抗体应答,口服接种能保护小鸡抵御各种致死性型H5型禽流感病毒的攻击并阻碍泄殖腔排放攻击病毒[6]。朱开明等采用口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免疫方式免疫雉鸡,然后检测接种疫苗前后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的水平,结果表明口服接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能刺激黄腹角雉产生较高的抗体效价[7]。
3 展望
近年来,全球禽流感的爆发率一直在上升,禽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目前禽流感的防控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免疫难度大、免疫效率低、容易造成应激等等,因此研制出安全、高效、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禽流感疫苗对该病的预防意义重大。
口服禽流感疫苗具有接种方法简单、安全,避免了注射疫苗所需要的严格标准,节省劳力,无需诱捕动物从而减少应激反应,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等优点,非常适合基层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所以在今后的基层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口服禽流感疫苗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防疫人员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陈全姣,金梅林,陈焕春.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4):34-38.
[2]费东亮,杜绍范,陈广鹏.禽流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5,(8):41-44.
[3]陈福勇.禽流感流行病学与新型疫苗的研发 [J].中国家禽,2007,(24):1-4.
[4]李秉鸿.水禽源禽流感口服疫苗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9,(1):6.
[5]佚名.口服抗禽流感疫苗将研制成功 [J].今日畜牧兽医,2006,(5):53.
[6]Crawford J M,Garcia M,Stone H,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magglutinin gene and oral immunization with a waterfowl-origin avian influenza virus[J].Avian Dis,1998,42(3):486-496.
[7]朱开明,姜卫星,李立,等.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口服免疫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