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5-08-15郑保华
郑保华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一小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郑保华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一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教学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机械练习上,上课总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习,采取一问一答的方法教学,复习时总是搞“应试战术”“题海战术”等,虽然有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如何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既高分又高能的学生,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归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率”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先用图片引入学生熟悉的一些食品、饮料包装上的百分数,让学生用自己的认识说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从而形成初步的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出示一张表格,是本班学生上一次考试的成绩统计表,请学生说说及格率该怎样算,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由于这是本班学生的信息,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很快就说出及格率就是求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提炼出了百分率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出合格率、成活率、出勤率、发芽率、近视率等学生熟悉或不太熟悉的百分率,让学生试着说说是求什么。这样,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大量使用了“模仿”和“记忆”这两种学习方式。“模仿和记忆”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比较,后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得到倡导与重视。而我又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被有效使用,且能有机渗透模仿与记忆等方式。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我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安排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学具,小组合作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把圆形物体放在直尺上滚动测出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沿圆形物体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周长……对于这些方法的出现,老师充分肯定了他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然后老师指出: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都有局限性。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多次地观察、操作、实验和交流,学生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半径和直径有关。经过实验,师生共同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固定的倍数就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根据周长、直径、圆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正确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研究的发现,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给了许多教师启示,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做了大胆尝试,发现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了很大影响,课堂效率提高较快。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思考: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3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这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采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经过多年的实验,本人认为,以上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较大的改进,教学质量也跃上了新的台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不断趋向完美!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