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问题大王”
2015-08-15汪小琴
汪小琴
(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同时我们也都知道爱迪生就是一个问题大王,以至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说明学会提问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维。什么能够让学生思维清晰起来呢?我认为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设置情境,让学生乐问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陌生的事物和知识的新鲜感特别的强烈。如果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能够融入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元素,甚至一些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一探究竟的信心,引导学生发问,并且能在课堂上得到答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坚持下去,他们就会想问,而且乐问。
在讲授“元角分”的时候,我就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喜羊羊和灰太狼都拿着一张纸币去买糖吃,喜羊羊买了一块,灰太狼却买了六块。喜羊羊很伤心,就找店老板去理论。店老板说不是我不给你六块,是你拿的钱不够呀,这是为什么呢?
有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两个人物,学生很快就来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小问号闪烁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些学生有购物的经验,小声地说着答案,但是很不自信。这时候学生就想要知道答案,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时,只要我稍加诱导,学生就会大胆地问出来。我这个答案对吗?是不是糖的价钱不一样呢?……一连串的问题为这节课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有时候学生有很多问题,但是不敢问,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怕问得不恰当老师批评,怕问得不合适,学生笑话。或者很多问题提出来以后老师会不理不睬,从而失去了提问的信心。很多问题就憋在肚子里。这些就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功课,消除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刚考试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问题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多加鼓励。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口吻和态度上教师也要多近亲学生,让学生思想上没有什么负担。再次,在课堂学习中,要采用小组讨论发问的方式,在小组内学生会有所交流,这样就让学生胆子大起来,因为有同组的人员的力量与支持。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记录卡等措施。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氛围,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和信心。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答。哪怕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大,不能花大力气解答,也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对于提问不正确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并及时地纠正和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善意地提醒学生,切忌严厉批评。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善问
善问是提问意识形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比乐问和敢问更为规律的。善问包括会问和多问。这就要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发问是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有益处的。比如,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提问,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新发现要及时地提问,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合适;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进行发问,检验知识与实践的练习;要在易错处发问,询问自己思考是否有误区……在不断地练习之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向一定是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有益处的,而不是信口胡问,单纯地为了满足好奇心。多问是要告诉学生,提问是思维产生,且清晰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一知半解。遇到不会的问题要问到清清楚楚才好,这样才能成为学习尖兵。
四、注重思考,学会答问
答问是思考的结果。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经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说得非常明了。问题意识的形成,答问是最高级。学生不能习惯抛出问题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要顺着问题的思路积极地思考,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文说过,问题决定思维,问题给了我们思考的方向,我们要顺着这个方向追寻最后的答案。就像爱迪生那样,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不惜劳苦,历经千百次的实现,也要找到最终的答案。
相对于这一点来说,小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有所欠缺,甚至会出现知难而退的现象,让先前的培养功亏一篑。所以,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并肩作战,让学生享受这一过程,从而促进习惯的形成。这一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刚开始的时候,问题一定不要太难,一定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示,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台阶,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整个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教师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经历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成竹在胸方能水到渠成。
[1]谢江明.让学生学会提问的作用与途径[J].江西教育,2010(Z6).
[2]徐含霞.让学生学会提问[J].甘肃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