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5-08-15李全忠

新课程 2015年13期
关键词:能动性爬山虎课堂气氛

李全忠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镇第五小学)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学生的最好帮手。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开阔视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的阶段,他们学习语言和说话的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小学教育中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对课堂教学进行预习、复习和课后练习,对学习中自己不懂、疑惑的部分及时询问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弄透彻。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是如此,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能够认真审题,在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字、词来进行作答。这是一个基本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谈吐、文明、礼貌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多让学生读读课外书,关注学习以外的世界。通过这些途径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做好阅读理解题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这样的训练将会为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打好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是活跃且充满活力的,每天都像精力用不完一样,上课要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就要让课堂活跃起来,让他们感觉课堂就像游戏一样,能专注地投入进去,才能学到知识。那么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就可以是多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思考,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己读完文章后,在不解、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疑问,再让大家集体讨论后解答出来。这是锻炼大家提问总结能力,拓展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让学生乐在其中,又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重点。对于培养提问能力的问题,教师也要注重策略,教师提的问题要分易、中、难三个层次,并且,在设计问题时要按照教学的目标,掺入教学重点。然后根据学生对文章的逐步深入了解,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章节,学习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深入记忆,回归文本

要深入透彻地了解一部作品,关注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关注作家的生活背景,作家在创作该作品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在这个前提下,再去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体会作家的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在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静心默想,仔细品味,不要中途插话,影响学生的思维。

四、方法为辅,练习为主

好的教师都只是把做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并不会对课本上的每个习题都面面俱到,一一讲解,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会了如何钓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不会被饿死。学生只有掌握了做题的方法,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对此类题目的演练、变化才能有正确、全面的思考方向,才能很好地应试。要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在教给了他们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要学生大量地做题,大量的阅读练习能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题型,对问题的解答有一个较好的模板,如此练习,将会让学生熟能生巧,提高做阅读的能力和速度。

五、创设趣味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结合具体的课本内容,给学生看看牢牢地缠住墙的爬山虎的茂密葱郁的图片,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感受爬山虎,亲手去拔爬山虎的脚,亲自感受文章当中作者的一些描述。对文中一些描述爬山虎的脚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记忆。

六、因材施教,个性讲解

学生的能力层次、智力高低不一样,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对能力强的、智力高的学生要求要高一点,严格一点,对他们讲解题目时以启发思维为目的,不应进行过于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题,独立思考,只需点拨一下他们的思考方向,剩下的只需检查他的答题点是否详尽,思维是否全面。对于能力中等、智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可稍微放宽一点,在对这部分的学生讲解题目时要稍微详细一点,确保他们能理解,能听懂。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用丰富有趣的方法让学生充满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并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1]武永明.让语文教育走向澄明之境:评韩惊鸣的《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J].现代语文,2006(10).

[2]陈良启.建构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体系的设想[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猜你喜欢

能动性爬山虎课堂气氛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