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5-08-15李生平

新课程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李生平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刘沛第二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李生平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刘沛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深挖生活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选择、整合、重组,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挖掘生活资源,进行创新教学。还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通过数学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课前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所观察物品的重量。然后在课堂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130克,面饼+配料:126克,面饼:90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4克,配料重36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学习兴趣也一下子高涨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相应的被调动起来。

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教材中有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与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放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在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后,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树叶、小刀、直尺等大小不同物体的面摆在同样大小的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发现有的要摆21个,有的要摆11个,而有的只要摆6个就可以了,它们的个数各不相同,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样大小的面积,为什么摆的个数相差这么多?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感悟数学思想。如教学“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墙角、书本的角、课桌的角等,通过观察讨论这些角的相同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来归纳概括出数学上的角,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就学校操场进行一次规划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组进行实地测量,然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操场。通过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帮助、合作交流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