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学校培智学生康复教育途径与策略研究

2015-08-15刘国英

新课程(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智障康复训练康复

刘国英

(河北省廊坊市特殊教育学校)

促进和实现智障儿童全面发展是康复教育的核心主旨思想,而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1981 年对康复的定义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则是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其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智障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心身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落后于正常儿童。智障儿童在智力、适应、语言、体能、情绪、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因此,对他们即要重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又要重视智障儿童身心功能的康复,它是智障儿童各种能力顺利发展的基础,根据智障儿童的需要来对他们进行康复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智学生康复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1)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自主控制能力低下,运动协调性差。(2)感觉障碍。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协调性差、空间定位差,同时伴有听力和视力的异常。(3)交流障碍。表现为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言语不清。(4)情绪、行为、性格异常。由于脑瘫儿童行动范围受限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表现为性格古怪、任性、固执、急躁、自我为中心、情绪极不稳定等。

二、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中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寓教于乐,对脑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感知觉方面的缺陷的教育,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达到康复的要求。如训练手掌各肌肉的协调动作,可以让他们拍拍皮球,较小一点的学生可以玩一些海洋球,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训练能力,提高训练效率。

2.个体化原则

每个智障儿童的障碍和缺陷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修改方案与计划,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其各展所长。

3.有针对性原则

开展有针对性训练。一段时期一个重点,如入学初,训练他的下肢稳定性及左右的相互协调性,为上肢的康复训练打好基础。还要针对他们的缺陷,一个个进行矫正训练。

三、培智学校学生康复教育的途径

学校是开展康复教育的主阵地。康复训练课程是培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轻度智残儿童回归主流,现在我校主要的生源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和孤独症患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伴有失语、认知障碍、感觉统合失调,这些学生常常无法完成日常的基础知识和生存技能的学习,配合实施康复训练,不但能够辅助他们日常的学习,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现有的状况,因此,康复训练课程是培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康复课程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康复

康复训练大多需要借助康复器材进行,我校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同时配合校本教程,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功能室去训练是康复训练教学的核心。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参加到训练中来,以促进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积木、穿孔珠子,能够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例如,在训练中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站好原地不动,把左手边桶里的积木弯腰用左手拿起,倒到右手,然后再放进右边的桶中,边倒积木,边数拿了多少个。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得到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各种球类能够锻炼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注意使其保持较硬的状态。如果任其变软,学生只是陷在球中,不能达到促进平衡反应的训练目的。如,羊角球,让学生抓住角,坐在球上向前跳,有些肢体和平衡能力差的学生是不能完成的,通过训练,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得很好。

平衡台和蹦蹦床可以训练学生平衡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较差的学生刚开始可以扶着扶手走,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让学生去扶扶手,通过自己控制身体的平衡走完平衡台。

2.通过劳动技术、家政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康复教育

职业康复是指恢复就业,取得就业机会。职业教育是康复教育的一部分。我校在高年级的课程中设置了劳动技术、家政等课程,在这部分的课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了修理桌椅、修剪花草、做简单的饭菜、烘焙等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能够做出漂亮的小饼干和香喷喷的蛋糕,在一次的家长会上,家长也品尝了自己的孩子亲手做的小点心,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3.通过开设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教育

在训练过程中同时要注重语言的交流,课堂中通过点名、数数、听歌曲、奖励等方式加强语言的康复训练。如,让学生报数、选择自己喜欢的奖品,并大声地说出来:“我喜欢……,谢谢老师!”

四、培智学生康复教育的策略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个任务感兴趣,才会对你的要求有反应;只有学生渴望与你合作时他们才会变成快乐。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态度和上进心,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去学习。儿童只有对学习感到需要和兴趣,才能不断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才能促使他们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认识、研究、占有,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设计有趣的任务,建立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让学生有成就感。

2.树立榜样,让学生来模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智障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模仿他人是智障儿童的特点,模仿就是学习。因此,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可以让学习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哪个同学做得好,我就让他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给同学们做示范,同学们就都会以他为榜样,争作小老师,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

3.给予正能量

鼓励每一点努力,而不是批评他在完成任务时的笨拙、缓慢和失败。对于每一点努力的鼓励和表扬都会使孩子更乐意学习。示范—等待—鼓励—等待—示范,如此循环往复。要给孩子足够的反应时间,而一旦孩子作出努力都要立刻赞扬和鼓励。鼓励是调动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塑造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智障孩子也不例外。尽管他们认知上有缺陷,但他们也有荣誉感和自尊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我都会准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小贴画、小食品,及时地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自己来选择,给学生自主权。

康复教育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庞大工程,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如何有效地对不同年龄、不同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智学校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

邬平川.特殊教育工作指南[M].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智障康复训练康复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