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5-08-15毛艳
毛 艳
(西安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已经颁布,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全国已经有许多高校开展了转型发展工作的各项试点。各方一致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要依靠政府,又需要学校方面自己的努力。
政府方面要做到的是从立法上进行保障,在宏观工作方面进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立法,明确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办学机制,扩大招生自主权,提高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以经费保障转型,保障转型示范学校专项资金;以信息促进转型,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就业预警机制,为高校转型提供信息支持;以评估引导转型,建立符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特点的评估标准;以试点带动转型,采用阶梯式分步走的方法,先行试点,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多种转型路径。
学校方面对于高校的转型发展要积极响应,做到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积极回应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从以上可以看出,转型发展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这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关系到转型发展的成败。
“双师型”教师目前分为三种:一是“双职称型”,即双师型教师,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三是“双融合型”,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严格地说,“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与其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对其所授专业与相对应的行业动态有所掌握,并能将目前行业中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根据我院转型发展规划,3~5 年内双师型教师要占总人数的50%,目前这一数字不到10%,由此看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
针对我院实际情况,从加快、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学院领导要加强思想引导,让广大教职员工明确学院转型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明晰学院转型发展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年龄范围和专业。
2.尽快确定一批合作企业名单,明确培养的方向和用工岗位所需的技术和技能;企业名单既可由学院指定,也可由教师自行联系后经学院审批确定。
3.学院尽快和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尽快制订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落实到人,落实到培养方向;力争在1 年内实现“双师型”教师占总人数30%的目标。
5.调整现行教学计划,轮流抽调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工作,挂职锻炼。
6.为教师获得行业资格证提供资金和时间上的支持,教师参加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学院可根据考试结果,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和考试费。
7.每学年在学院内举办多次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交流会,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解企业、参与企业活动的机会。
8.积极争取企业的帮助,让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一些项目设计与开发,提高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工作是长期的,面临的困难将会很多,由于各个高校的基础和现实环境不同,转型发展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各方面应采取多种转型思路路径,在实践中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