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探析
2015-08-15庄化成
庄化成
(福建省东山县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探析
庄化成
(福建省东山县实验小学)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发展的阶段,小学数学的抽象性特征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接触数学知识、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主动建构
一、生活化情境的内涵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内容的开展要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联系。陶行知在接受杜威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成为我国生活化教学的首创者,指出我们的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形成的生活化教学思想还受到建构主义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通过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建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新课程提出,中小学教学要重视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目的是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情境的意义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论指出,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根据接触到的事物的表面特征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将小学数学的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创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出发点使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思维发展特征相吻合的。这样的知识是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基本能够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因此也就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也就更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问题的解决。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数学案例,这些案例有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或体验来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人民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这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一周中自己的花费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包括买的东西、付的钱、找回的钱,通过生活化的感受体验数学知识,同时在购物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再如,在三角形特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这样就引导学生首先在生活化的背景中感受三角形,并借助学生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这些地方使用了三角形?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真实生活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利用真实生活创设的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认知冲突。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关于生活中一些数字和图形的基本认识,在生活中基本上能够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搜集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包装盒到学校和小朋友分享,学生很快就会沉浸在介绍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介绍的过程,“我有一个圆形的盒子,我可以在黑板上把这个盒子画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盒子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虽然是新内容,但是有很多小学生已经能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准确识别,教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随机选取盒子,由能够准确识别的学生来介绍盒子,并且要说明怎样辨别盒子的形状,怎样画这样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同伴共同的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带来的盒子根据形状分类,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在情境中愉快地体验数学知识、认识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感受经验相结合,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生活案例,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吻合的,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