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的花朵在这里绽放
2015-08-15仲翠林
仲翠林
(江苏省沭阳县庙头中心小学)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就常会听到“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星期二”。因为星期二是习作课,简单的口号却道出了我们习作教学的弊端。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有16年,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很清楚,习作教学这个难题仍然存在。有时,我一直在反思是什么制约了我们习作教学前进的步伐,为什么当我们说,同学们,明天我们上习作课,他们会表现出紧张和无奈,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又要写习作,烦死了……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或是听到类似的声音,我就会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感到惭愧。
为了让每个学生笔下都有一个习作春天,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轻松的习作教学模式,我的习作教学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三大块:
一、紧扣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语文教学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的,每一个单元之后的习作与前面的课文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每篇课文时,我都会利用课文中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去想象、揣摩,鼓励他们把想象和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或是写出来,并根据课文的情景让学生联系生活,唤起对生活的回忆,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在习作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在每一节课上播撒习作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长,这样,他们在习作时就不再害怕,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源头活水。
二、体验生活,展开想象,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老师都知道习作课是两课时,农村孩子知识匮乏、阅读面窄、不愿表达、懒于表达,要想在两节课中完成一篇习作很困难,所以为了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我灵活地将两节课分为说课和写课,我习惯性地把习作的第一课时称为谈话课、交流课。我要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说的欲望,那说的内容从何而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有了体验才有说的内容,比如写景的习作,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写景,因为对于一些美的风景,他们知道很美,但却不能说出具体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而美丽。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及大自然的美,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他们去发现。如,在教学习作《我们的校园》时,课前,我利用课间时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我们班将这次活动命名为“寻美”。寻找校园的美丽,并比赛看谁找到的美最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拿着本子,投入到寻美中去,他们不放过一处地方、一个花朵,在寻找中发现美、感受美。当他们来到荷花池边时,因为是春天,荷花池里没有荷花,于是我让学生围着荷花池站好,想象一下,到了夏天,满池的荷花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和边上的同学说一说,在大家的想象中不起眼的荷花池里开满了各色荷花,硕大的荷叶,成群的小鱼,喷泉假山,池边的五彩灯……一个个美丽的画面在想象中诞生,在这次寻美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校园风景的美,还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个体验,相信学生在习作课上肯定有说不完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有序地把我们的校园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习作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说到底,小学习作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心声的倾诉地,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我一直认为:“美好、真实的情感是习作教学的灵魂”,并试着进行情感习作教学,我希望用“以情悟情,以心换心”的感应模式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涟漪,让学生文如其人,有情有义,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现在的小学生不太愿意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教育专家常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压抑情感,而不愿倾诉,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感恩教育方面,小学生的表现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创设许多生活情境,如“回家向妈妈说声:我爱你”“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干一次家务事”“做一天小雷锋”,让学生把做的感受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是我在习作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方法还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就一定能让习作之花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刘耀琼.让学生的习作绽放个性的花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