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
2015-08-15曾晓青
曾晓青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德育课程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要求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社会现实。强调实践教学,做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不重视德育教学。职业学校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某项专业技能为主,重视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德育课程教育,从而学生也不重视对德育课程这种理论学科的学习,通常在学习过程中不用心,导致德育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而德育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
2.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太过于枯燥,大多是理论的叙述,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中职学校过多地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德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使得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与中职生的特性有关。现在中职生基本是“90 后”,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活跃,他们有的娇生惯养,导致性格孤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都会影响他们,导致他们对德育教学课程的忽视,甚至反感。
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比较强,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场规则。中职生对于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是比较关注的。所以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着手点,可以将德育的思想贯穿到职业到达教育当中。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到职场规则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具体工作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学校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德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在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德育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德育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的德育课程检测体系,让学生真正从德育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和探究创新。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老师同样要贯穿这一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开展热门话题的讨论,通过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引发学生对社会事件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方式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总之,德育对于中职学生整个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德育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同时,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目的。
[1]薛桂芳.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创新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2]艾春红.浅谈职校德育课的教学方法[J].大众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