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2015-08-15袁玲
袁玲
(湖南省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学)
浅淡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袁玲
(湖南省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学)
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和提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力提倡让学生将苦学变为乐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愉快教学也就是趣味教学、快乐教学,趣味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乐学,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这是心理学家已经研究成功的经验,学生只有在快乐中思维才能获得发展,才会对未知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点,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一、导入激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头,是课的引入。一堂课的导入在整个课堂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态。
1.故事导入
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编写小故事,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受到启发、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通过讲故事来导入:孙悟空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猪八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了一个大西瓜,他说:“西瓜是我弄来的,如果我们师徒四人平均分,我就只能得四分之一,太少了,我要五分之一。”孙悟空听了哈哈大笑,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哈哈大笑吗?学习完“分数大小比较”,我们就知道了。
2.竞赛导入
二、新授求趣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就能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不会沉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众所周知,电教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小学生的思维具备初步逻辑或言语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具有明显的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像、声音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9个苹果,拉下4个苹果放在一个盆子里,再拉下4个苹果放在另一个盆子里,还剩下1个苹果。通过幻灯片化静为动,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形象地说明了“余数”的含义,这样的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穿插游戏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把所学的内容寓于游戏中,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松,又达到了学习目的。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可让学生做找朋友、竞赛夺红旗、开火车等趣味游戏,创设一定的情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提问引趣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在教学中精心设问,便能迅速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智慧之水源源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从而自觉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在知识关键处设问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只有抓住教材中与原形不同的隐蔽关键处设问,才能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才能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佳的效果。
2.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所以,在教学新知时必须在新旧知识联系处设问,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地在旧知识认识水平上探索新知,并使他们随时把所获的新知纳入原有知识系统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水平,扩展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
3.在探索规律中设问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教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迅速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尾留趣
课尾提出较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要进一步探讨的趋势。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提问:一个三角形砍去一个角,变成几个角,内角和又是多少度?让学生课后去探讨寻求答案。
总之,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课上得趣中有乐、趣中有得。
代永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0(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