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2015-08-15宁夏永宁中学朱桂芬
宁夏永宁中学 朱桂芬
也许很多同仁会说,这是老调重弹,我却不这样认为。自己带高一和与高一学生的相处中,我深深体会到:虽然我们早就提出初高中的脱节问题,在高一的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可是,还是做得不够,尤其是从高三下来的教师。所以,今天我要再谈这个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高中教材实施了模块教学,有必修和选修部分组成。高一年级以必修内容的学习为主。初中教材的章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也与以前不同了等。因而造成许多高中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教,基础知识太差,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很慢,不如往届,一届不如一届。我从三年多的新课程的教学中,静下心来思考,觉得造成现状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做好高中、初中教学的衔接问题。现从物理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存在初高中教学中的脱节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前,我曾担任过九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和四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课程改革后,我从事高中物理的教学,平时也有机会接触初中教材。教学中发现,高中、初中有明显的脱节现象。
首先,说说教材的安排。新课程改革后,在章节的安排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册的章节做了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也不同了。高中教材现在实行了模块教学。高一年级主要学习必修Ⅰ和必修Ⅱ。主要的内容是运动学和力学的知识。老教材只是对知识目标要求较高,能力目标要求较低,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就更少了。新教材则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缺一不可,知识目标的要求反而低了,烦琐的计算没有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考试中多了开放性习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初中教材对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要求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探究了串、并联的电流、电压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复杂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做要求,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烦琐计算也不要求。而到高中后,学到电路的串并联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把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直接放到复杂的串并联电路题中,让学生去分析计算。学生刚开始学时,复杂的串并联电路还没有搞清,再加上烦琐的计算,会无从下手。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负担。教师会认为简单,学生不会做,是学生基础太差。
初中的力学是现象方面的学习,并不做深入的探究。可到高中后,刚接触的物理概念中,矢量的概念就让许多学生很难理解。速度:他们以前只管大小,现在既说大小又管方向,丢了哪个也不行;位移:以前是路程,现在明明运动了一圈,位移却为零,速度也为零。刚开始学生很难接受概念,更谈不上理解。
教材还有学科之间的脱节。如:在学习力学后,经常运用三角函数。学生初中虽然学过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但运用不多,使用起来不够灵活,学生反应很慢。高中到高一第二学期才深入学习。所以,我们物理课上到三角函数时,一定要慢而细致。不然学不通,后面的知识就更不能消化了。
其次,教师教学中的认识和知识脱节问题。高一的教师一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大部分教师从高三下来。教学过程中是:过快、过难、容量大、讲解不够细。不易改掉自己一年来的教学习惯。(2)对学生要求过高。总以高三学生的水平要求高一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不以初学者的身份对待学生。拿高考要求作为学习目标,力争学习过程达到一步到位,加深、加大教学的难度。给初学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3)许多高中教师对初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不了解。多数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对初中教材也没有研究过,工作不够细致,只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还用课程改革以前的认识对待新课程下的高中生。心理还感觉现在学生难教,学习基础太差并且不够扎实。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我认为应该针对初高中教学中脱节的根源着手,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好高一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让高一教师学习初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了解初中学生究竟学了什么。认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自身加强业务学习,熟悉高一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对教材的每章、每节都要细挖深钻。改变思想观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重新审视。寻找适合高一学生的教法,以最佳的教学能力、最适宜学生的教学水平去面对学生。
其次,做好高一新生的学前工作。刚上高中,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高中课业与初中的差异。思想上比较轻视,还会沿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高一的同学要让他们有吃苦的准备。讲清高中课业的繁重,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树立他们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做好初高中的过渡,还有很多好处和方法。高一的教师应该关注、留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教师,我只是从自身的体会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愿与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