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都市报(晚报)总编辑年会上,相当多的人认为
——慢阅读深阅读:都市报应对手机阅读的杀手锏
2015-08-15
互联网时代,“快阅读”成了常态。不过,众多都市报在迎合读者的这种需求时,也开始意识到了“慢、深阅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尝试。
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最重要的是能吸引人们来看
眼瞅着传播渠道在变,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坚信:报纸也绕不过“定位要变”这道坎儿。他知道,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纸媒不能与新媒体比时效、比信息量。可是,纯粹地求深度与厚重,比思想比深刻,存在的问题还是面临的实际障碍:如何吸引读者或用户来看?
戴平觉得,现在手机阅读已不仅局限于碎片化阅读,更多年轻人在手机上长时间阅读,如看书,看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受众接触媒体的行为向新媒体的迁徙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升受众关注度,是传统媒体面临的一个难题。
“扬子晚报目前没有改版计划,在当前版面削减的情况下,报纸还是尽心尽职地做好各类新闻。”戴平说,其中就包括现有的慢深阅读。比如,重点打造深入报道的“焦点新闻”同时保证专副刊和各类周刊的质量,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做新闻、做服务,策划各类服务类互动活动,坚持持中有变,持中求变,脚踏实地,向前迈进。
辽沈晚报总编辑徐晓民:纸媒可用慢阅读黏住读者
互联网时代,当阅读变得速成化、浅薄化、功利化,不少人失去了思考能力,迷失了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人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的开头一样担忧:“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不论传播载体如何变化、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慢阅读’都应该成为现代人回归的文化传统。”辽沈晚报总编辑徐晓民认为,相比之下,慢阅读更富有内涵,就都市报新闻而言,要有扎实的调查、优美的文本、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这些是非常缺乏的产品。“在大家面临海量信息的时候,真正需要的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慢阅读可以给受众一种独特的感受。这是都市报在新媒体的压力下、海量信息环境下应该走出的独特道路。”都市报用心做“慢阅读”恰恰是发挥既有的优势,包括人才优势、传统优势,而“慢阅读”也能够给受众一些与众不同、有内涵、有品质的新闻信息。
城市晚报总编辑左道:针对纸质传播探索“五读”模式
在多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和新媒体竞技中,“我们的做法是:比慢,不比快;比深,不比浅;比实,不比虚;比整,不比散;比大,不比小。”左道道出了自家的“秘籍”。
在报纸具体版面和稿件处理上,则推行“五读”模式,即解读、深读、热读、精读、慢读。除了对政经新闻的解读、对热点新闻全景链接的热读、对海量信息针对性发布的精读模式外,左道详细阐述了深度模式和慢读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快速的传播以及碎片化阅读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很多人越来越浮躁。这样的情况下,就突出了‘慢’的可贵性。”他说,基于这样的考虑,城市晚报通过文化副刊版面来提供一些可以收藏留存的经典性作品,使读者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反复阅读和深思。
何为深读模式?“就是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纵深性的挖掘。”左道说,这一类选题来源多是国家的政策方针的落地采访、本地热点话题的延展纵深。
生活报总编辑杨小会:核心内容生产要把握四个“度”
1992年便进入生活报的杨小会认为,如今纸媒需要先弄明白:都市报新的动力在哪儿?
“集聚新的发展动力,纸媒有很多功课要做。”杨小会说,在纸媒转型的核心内容生产上,生活报正进行的探索把握四个“度”:内容有温度,传播有跨度,内容有深度,报道有态度。
“新媒体讲客户至上,这恰恰是报纸多年来倡导的理念。客户至上的首要一点,是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有温度才会有亲和力。”如今,都市报已告别厚报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好原创又有效的内容,都市报正好具备这一优势,发挥专业和专注的职业精神,将新闻背后的真相和本质告诉公众,就会形成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公众面对海量信息出现选择困难症,面对各类复杂现象产生判断困难症,杨小会认为,都市报在此可以有所作为。
“都市报可以发挥议程设置优势,以鲜明的态度和价值观引导舆论场走向,有态度的内容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报纸内容的传播渠道,不仅在报纸及自办的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以特定的形式传播,更应心态开放,跨界合作无禁区,将潜在的媒体、企业,甚至客户个人都视为一种媒体终端,这样报纸的内容才会无处不在,无可替代。”
贵州都市报总编辑陈鹏宇:看重内容更看重角度
对于慢阅读、深阅读,陈鹏宇说,他很认可,也很提倡。“我们目前也在探索,比如我们报纸在内容设置、版面安排和视觉呈现等方面,与南方都市报的探索是一脉相承的。”
看重内容生产,更要注重角度。“让读者有阅读快乐的体验感,有收获有收益。”陈鹏宇介绍,目前贵州都市报周刊设置比较多,同时新闻版和专刊版也追求深精、独家,他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读者的慢阅读和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