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大学文化资源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中学生中学

傅 强

(南京市第九中学)

本人认为依托大学文化资源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有以下途径。

一、借力大学文化优势和场所,构建中学生德育平台

1.让中学生了解大学制度文化中的客观精神,会对中学生个体产生主观修正和主观能动性,形成自然人向文化人的转变

大学制度文化有道德养成功能。大学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仪式、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目标、传统与习俗乃至心理氛围中。把制度文化中的客观精神转化为学生个体的主观精神,形成自然人向文化人转变的过程。学校的制度文化正是通过隐性课程所具有的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作用,创设一种能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激发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精神氛围来感化和陶冶学生以致达成深层次育人功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一种外在的管制变为一种内心自发的需求,道德品质便逐渐养成。中学校园文化可以与大学制度文化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学生的制度文化,为中学生的成人、成长服务。

2.让中学生重视行为文化,在行为规范中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大学行为文化有道德养成功能。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有道德实践、必须有活动与交往,才能内化成自身的品质。鉴于此,中学生应借力大学注重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在中学校园内开展参与班级、年级、学校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的各项工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综合实践课程中离学生最近,也是最方便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真正使广大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成为教育教学乃至学校管理的主人,使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和乐园。学校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全员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管理。让学生人人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份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实践,学校可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纳入学分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校事务“学生协管委员会”,让部分学生轮流担任诸如“校长助理”“年级主任助理”或低年级“班导师”等参与学校的管理,让他们成为学校的小主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良苦用心”,对增强教育效果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民主管理意识。

借力大学学生社团场所,让中学生观摩、参与大学的社团活动,也可以将大学生请进中学,与中学生一起开展适合中学生的社团活动。通过学生团体内的交互活动,提高中学生的交往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学生的友情、合作、互助得到增强,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健全心理和人格,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政治品质与道德品质。

二、利用南京高校多、名校多、名人多的优势,请进来、走进去

1.名人、名师对中学生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

邀请大学德育名师,走进中学,谈德育观、人生观,和中学生互动。德育大家的讲解一定更有说服力,更有吸引力。当然,也可以走进大学去聆听。邀请大学院士、名师,走进中学,做科普讲座,谈科学精神、人生态度,和中学生互动。大学院士、名师的报告,一定会激发中学生美好的“中国梦”,思考和确立正确成长成才的人生态度。

2.大学特长学生的活动,对中学生有强大的驱动力、吸引力

邀请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来中学表演,通过高水平的艺术、体育活动等平台,使中学生提高品位,培养兴趣,增强美育和团队合作意识。当然,大中学生之间交流、交往,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大学生现身说法,中学生更能感同身受,互动的效果会更好。

三、大学物质文化同样有道德养成功能

通过夏令营、三五个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利用节假日,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1.高校的建筑有追求科学技术的品质,又有包蕴审美性的人文文化品位

走进大学校园,留心大学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留心大学广场中的雕塑等等,这里都表达了一定的审美思想、政治意义与道德感情,都反映出大学的特质。一定对中学生起着鼓舞和鞭策的作用。

2.大学校园的标牌等命名,有润物、育人等寓意

走进大学校园,留心大学的一草一木,这里都是文化。如,“足下留情,地上留青”——请爱护草坪;“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等。这对中学生养成关爱自然、尊重自然价值,培养科学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观都有难以低估的育化功效。

3.要利用自然情趣的移情效果育化心灵

走进大学校园,留心大学的自然情趣。如,南京理工大学的二月兰和水杉林那样的雅致和低调,南京林业大学的樱花开得那样绚烂和富有激情,南京大学的北楼和广场,给莘莘学子那样的宁静、庄重和向往。通过观察、解读和体悟自然之“道”,同样达到涵养中学生性情、提升其心灵境界的效果。

德育是灵魂,是生命线。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诸多影响中学德育教育的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给中学德育实效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只要我们能从思想上始终重视和坚持德育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从思想意识上、从德育的社会环境和德育的主阵地、德育的主战场上抓好德育的实效性,不断学习和研究,同时辅之以德育的评价,就能探索出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创新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中学生中学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